鑒于這部電影是在1972年拍攝的,制作和畫面,我們不用說什么了。呵呵,忽然讓我想到了the blue velvet好像是1984年的電影,兩部電影對我們而言,也只能想象那個時候恐怖電影的市場了。
這部電影幾乎沒有什么情節,恐怖點只是在于影片快結束了,Marry的父母報仇雪恨的高潮而已。這個高潮也就是一點血,一點叫聲,一點電鋸的轟鳴聲。哎。
有時候還真是難以去理解老美的“恐怖”感,對我們而言是那么的不恐怖,綜合看來,他們的恐怖片題材幾乎都包括變態殺人狂,變態虐待狂。這當中也包括一群危險的瘋子病人和危險的瘋子醫生在精神病院為非作歹的情節,反正是血肉橫飛,似乎才能滿足那些美國人心中的“恐怖欲”,到后來,我都有點懷疑,那些所謂的恐怖電影的導演們是不是在通過電影滿足自己的瘋狂呢?
不過看來諸如德州電鋸殺人狂,蠟像館殺人狂之類的瘋子,就連美國都覺得有點膩味了,所以他們開始追逐小日本的腳步去拍一些幽靈鬼怪,倒是給美國的恐怖片市場中的腐尸的臭味注入了清涼的幽靈的味道。
兩個警察走了那么久都沒有找到,他們怎么一下就找到了?并且很塊就帶尸體返回家中旅社的.速度也太快了吧!

這似乎是那個充斥著毒品、搖滾樂、女權思想的良莠不齊的年代出品的電影。它有著典型的那個時期獨立電影所特有的低成本影像質感。影片被定為恐怖片,這可能也和韋斯?克瑞溫后來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恐怖電影導演不無關系。說實話,我一點都不喜歡恐怖片,這部也不例外。除去“恐怖”這件外衣,影片多少還是有一些可圈可點之處觸動了我。從場面上看,它一點都不恐怖,沒準會讓那些鐵桿恐怖電影迷們大失所望。對現在的人來說,三十多年前的恐怖事件如今時有發生,或許這已經讓人麻木的感到近乎正常了。若說恐怖,我覺得影片并不存在感觀上的驚嚇。倒是人類本性中的暴力傾向突然騰一下站出來淡別善惡所引起的內心焦慮,讓我后背感到有些發寒,或許這對我來說,稱得上是一種心靈上的恐怖。對了,這片還有一個噱頭,全球十大禁片之一。我想,能夠讓人看清自身并非是件壞事,又何禁之有呢?
女兒在生日那天去參加musical,途中被人綁架,那群人惡劣殘忍的玩弄兩個少女并殺害。后來那群人來到受害者家,父母意外的獲知女兒的噩耗,便狠下心將那群人殺呢。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我想,不分左右,大概是指殺人者的身份是沒有界限規定的,一旦珍貴的東西被奪去,天使也可以變成惡魔。

《殺人不分左右》不是一部值得當代觀眾用挑戰的心態去欣賞的片子,無論是畫面還是劇情,它跟如今的那些犯罪題材的cult片相比都顯得太小兒科了。影片的尺度一點都不大,與我們平常所想象的那種禁片級別差得很遠。也許,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那個時期,這樣的片子確實是造成了很大的反響,影片前半段兩名少女的被蹂躪被殘殺,以及影片后期少女的父母的血腥復仇,對那時的觀眾來說已經是相當刺激的場面了。那兩名警察的戲份有點過多了,剪掉他們攔車的那些內容,對故事主線不會有什么影響吧,還是導演其實也想借電影諷刺諷刺警察當局?這是世界十大禁片里我最后看的一部,比起四年前《下水道美人魚》帶給我的震撼感,這樣的結尾讓我頗有點失落呢。

魔屋:我的收看簿:《殺人不分左右》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7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