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過高等教育的姐妹倆有獨立的思想,優雅善良,充滿魅力。妹妹海倫愛上了住在霍德華莊園考斯特家的保羅并和保羅訂婚,但保羅沒錢要去尼日利亞工作,又和海倫解除了婚約。租住在倫敦的瑪格麗特和海倫遇到了考斯特家來倫敦為大兒子查爾斯結婚,海倫回避到德國,出于禮貌,瑪格麗特邀請獨自在家的考斯特夫人露絲到家做客,兩人性情相投,露絲死后想把霍華德莊園留給瑪格麗特,但遭到所有家人的反對。偶然的機會,考斯特愛上了瑪格麗特并準備結婚,在女兒伊維的婚禮上

作者:肯尼斯·圖蘭
1964年生人,《洛杉磯時報》影評人,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早間節目電影評論員,《洛杉磯時報》圖書獎主席。最新著作:《不要去離家近的那間電影院》
譯者:阿吉
編輯:饅頭
如今還有誰在談論《霍華德莊園》(1992)?有誰還在分析這一部杰出劇作的閃光點,它的傳統風格幾乎和故事背景所處的愛德華時代一樣遙遠?時至今日,這一部于1992年上映的電影,不僅僅代表著詹姆斯·伊沃里團隊所取得的創作成就高峰,還是某一類電影制作的高水準代表:它情感濃烈,品味高雅

作為英國莊園類影片,影片的布景、服飾等是非常的美觀及考究的,而作為主題的愛情,雖然很容易與簡奧斯汀的作品相比較,但又不與其幾乎純女性視角相同,且很多部分是比較值得玩味的。首先,影片中的男性,大都為財而愛,比如Henry為了不讓Howards莊園意外落入Margaret之手而與其結婚,Leonard為了想進入上流圈而與Helen曖昧,而女性則是純粹是以愛為靈魂,Margaret不介意Henry曾經有情人而與其結婚,Helen則更是為了Leonard離家出走并產下其子,最后卻是反男權的女性勝利式結局,則在當時有著不同一般的社會意義,而整部影片中涉及到的情感細節,社會的階層化隔閡都是有較深的敘述層次及反思,另外更功不可沒的則是Emma Thompson、Anthony Hopkins、Helena Bonham Carter等都是有比較上乘的演出,為影片增亮不少。
很多年前看過,情節如此模糊,以至于再看還是忍不住長吁短嘆。
富人認為窮人的命運是不可改變的,歐洲在幾百年前便階級固化,和寒門難出貴子無差。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下層,中產和上流階級在接觸和摩擦中產生的化學反應,令人唏噓。
不過,里面這我最不喜歡的就是艾瑪湯普森飾演的中產階級,每年有600歐的俸祿,想要關心下層階級,又犧牲原則去討好wilcox代表上流階層。至少,下層的陰郁和上流的清高是純粹的,中產反而是虛偽的存在,和士大夫精神相去甚遠,
我今天聽到一個理論,講士大夫的三重境界
《霍華德莊園》好看!流滿花香的后窗小徑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6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