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么大場景,全部圍繞“人”的場景來刻畫,比起那些動輒上億搞特效,故事情節單薄的大制作強多了。至少帶給我很多思考和共鳴
整部片子是刻畫一個偉人的最平凡的一面,包括酗酒,抽雪茄,暴脾氣等等,歷史上的丘吉爾是出了名的arrogant和tough, 影片表現的淋漓盡致,從開場到結尾,一個老人在海灘上,拋去身份, 其實他和普通老人沒有任何區別。片子中印象最深的是他祈禱的一幕,一個偉大的領導者在判斷政治局勢和戰爭形勢,在面對不受控的軍權和不接受建議的皇室之間的無可奈何和力不從心,偉大的人也有無可奈何不知所措的時候,也會選擇用祈禱的方式表達信念,表現最真實最平凡的一面,以及一個政治家做決定的煎熬的心路歷程,而正是因為平凡人對信念的堅持才造就不凡。才有了那篇影響世界的《永不妥協》的演講。前面的鋪墊以敘述的形式展開直到精彩的演講結束,展現一個領導者在其位所做出重要決策時的心路歷程,無一遺漏的表現出來,好的與不好的,沒有隱藏,很真誠的呈現給觀眾,結尾又回到一個老人在海邊,一個平凡人和一個政治家對自己的反思

1.唐寧街附屬樓 Downing Street Annexe
2.肯特郡查特韋爾莊園
之前仔細端詳過“丘吉爾”的電影海報之后,決定遲些時候再觀賞它,無限期延后點開它的日子。要么是沉重壓抑的政治畫風,要么會牽扯出“黑手黨”的禁忌歷史。繁勞時期,實在承受不了這樣嚴肅的營造氛圍。
昨天經朋友提醒才如醍醐灌頂,敢情一直“望而生畏”的是《至暗時刻》的海報,而我認認真真率先看完且為之動容的“丘吉爾”,其實是電影《丘吉爾》。我還奇怪:好像并沒有尋見海報暗示的方向。
《丘吉爾》也算是傳記題材的歷史電影

影片開頭丘吉爾站在海灘邊上,想的是如何阻止霸王行動,影片結尾丘吉爾依然站在海灘邊上,不同的是此時霸王行動阻止失敗,他在海邊用拐杖舉起帽子向那些在行動中死亡的英雄致敬。本人對歷史并沒有很深的了解,在影片中看到他作為政治家的無奈和掙扎,戰士們還年壯氣盛,然后他們卻處于這個時代,這個國家,年邁的丘吉爾懂得生命的珍貴,戰爭的殘酷,可身邊的人滿懷熱血,渴望打敗敵人,贏得勝利。最后丘吉爾還是作為政治家給國民帶來一份完美的演講和希望,人們希望聽到的是勝利而非死亡
年邁的老人,拄著拐杖叼著雪茄的胖子,總感覺一不小心就能心臟病發作嗝屁的老頭,這是我看完影片對人物的粗淺認識。
影片描述的是1944年,盟軍諾曼底登陸前制定計劃時的故事。貫穿著整個影片的都是丘吉爾被1931年一戰的陰影所困擾,而不同意諾曼底計劃。影片中徹底顛覆了我兒時的記憶,也許偉人也有恐懼、膽怯的時候,這指定不是英國人拍的,要不不能將偉人描寫成一個愛喝酒、亂發脾氣、智商不如女人的形象。
劇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兩次演講,一是軍官為即將奔赴戰場的士兵做動員

以人為鏡,可以得明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現在以歷史題材人物傳記的電影越來越少了,通過了解偉人學習偉人對人的成長其實有很大幫助,這部片子雖然沒能夠將丘吉爾完全展現在我們面前但是至少告訴我們這位帶領英國勇敢站起來對抗納粹的首相也有鐵血柔情的一面,在《至暗時刻》《不懼風暴》這些電影里展現了丘吉爾的果斷堅決,這部反倒是展現了這位首相為將士們犧牲落淚的另一面。
“丘吉爾”也許真實就是如此的沉悶不堪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4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