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愛在黎明破曉前》上映的年份,這是一個跨越了將近20年拍攝的三部曲。今天大概是第三第四次看了,之前都沒有寫過影評,以后會把這三部的觀后感都記錄下來。
影片的一開始是行進中的火車的畫面,鏡頭掠過一群火車上的旅客,重點停在了一對夫妻用聽不懂的語言爭吵的場景上,然后自然切換到女主和男主。女主為了離開吵雜的爭吵,拿起背包換了座位,于是一段偶遇開始了。
影片拍攝男主第一眼看女主的畫面,并沒有用很多影片慣用的從頭到腳打量的男性視角,這一點我很喜歡

《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午夜降臨前》。這一系列三部我是一口氣看完的。這三部電影的導演和兩位主演,每隔九年聚在一起拍一部,想想就已經是件非常難得的事情了。你眼睜睜的看這對人物從花樣少年逐步過度到中年,聽著他們在每部劇里大量的“嘮叨",有浪漫、有遺恨、有錯過、有埋怨,就是活生生的生活啊!
《愛在黎明破曉前》,兩個少年相遇,浪漫而又激情,一天的時間之后必須各奔東西,分手不忍不舍,相約再見,沒有電話沒有聯絡方式,就是對緣分任性的期待吧。仿佛看到自己曾經青春,曾經的錯過。因為青春,就可以任性。
《愛在日落黃昏時》,當然,九年前的相約沒有意外的錯失了,男子已經成家立業,成為作家,幷把九年前的相遇寫進小說。再次來到相遇的城市簽售,女子慕名而來,就這么再次相遇了。又是一天的時間,男子要決定是回到沒有靈魂的家中呢還是和尚在單身的女子說走就走呢?這樣的選擇相信很多人都面臨過,是否結束死水一樣的生活重新開始面對未知的結局?
《愛在午夜降臨前》

也算是閱片無數了,深知邂逅一部好片的難得。還是大二時,廣電學院常常在多功能廳放電影,那晚只有寥寥幾人零散的坐在觀眾席上。看過電影我已經是激動地說不出話來,從此以后不停的去淘碟,跑遍長春的大小碟店,終于在一年后找到了它。到現在為止我已經看了八遍,每次都有新的感受。
林克萊特的這種拍攝手法真的太冒險,大量的長鏡頭往往會讓人昏昏欲睡,何況只有不停的對話。我只能說他是天才!大段的對話沒有拖沓,只有感動和思考,Ethan Hawke和Julie Delpy的表現也是自然流露。看過影片的拍攝介紹我才知道,如此高難度的長鏡頭多是一遍即過,演員還有很多的即興發揮,創造這部電影該是多么愜意的過程!
如果電影不再是生產出來而是這樣優雅的創作,我想象不出來該有多少好片去享受。

[這是一篇看完三部曲后寫的影評]
老實說,第一遍看《Before Sunrise》的時候,我是有些失望的。
冗長的固定機位,撐起全片90%內容的對白讓我在周一下午昏昏欲睡。倒是風華正茂的Ethan Hawke一掃《死亡詩社》里那個怯弱的膽小鬼形象,不禁眼前一亮,再來就是片尾兩人分開后,先前去過地方的空鏡頭,有點物是人非的感觸。作為新時代的紅領巾,本著不隨波逐流的原則,又帶著一絲絲對自我品味的懷疑,對著醒目的8.7分打了三顆星。
兩個在同一節車廂的年輕人,因為受不了身邊中年夫妻的爭吵來到餐車區聊天

【愛在黎明破曉前】埃爾尼·曼戈爾德主演,你是否相信有美滿的婚姻?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