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片名上嫌棄的電影,但是旁邊的傻逼選片的時候一眼敲定了它,所以,帶著價值高度的優越感,嫌棄了一下,最終就是它了。
傻逼說看不清,選在了D排,前景寬闊,沒有視線阻隔,也沒有外景干擾,看的心無旁騖,又一次自作多情的把自己全盤帶入,所以,不是影評,想講講自己的故事。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不會講故事的人,工作區域沒有草原,成不了野馬,所以沒有故事,活的單薄。看它,真是見了鬼了,腦子里一幀一幀自己從小這二十幾年的畫面,還有心情,還有遺憾,還有期望。
已經想不起來自己究竟有沒有所謂的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小學開始陷入對父母婚姻危機的恐慌,女主高中才開始考慮的問題,我從小學就在做非常認真的思考和抉擇,要是爸媽離婚了,我跟誰?當時心里其實已經有答案了,母親體弱又是當時我概念中婚姻里被傷害的一方,所以,沒的說,跟老媽過。練習本什么的都好好收起來,老媽今后一個人支撐肯定有經濟壓力,為今后減輕負擔。好好學習是唯一出路,所以那時的我節儉的關注點就是,練習本。覺得省了這塊開支就是幫了大忙

再見了 相互嫌棄的老同學
再見了 來不及說出的謝謝
再見了 不會再有的留堂作業
……
青春的形容詞有很多,活力,陽光,戀愛,快樂……以及迷茫。
迷茫,在這里似乎是個不合時宜的詞,像一根刺,直戳我們的痛處,不留一點情面。
越是害怕越是逃避。
長久以來,我們的青春電影都是關于愛情,愛情,愛情。在這個顏即正義的時代,營銷號媒體平臺高呼:沒顏值的人沒青春!
[img=1:C][/img]
[img=2:C][/img]
[img=3:C][/img]
青春的矛盾、糾結、彷徨、無奈,都被掩蓋在華服美人的表象之下,可是,那些真的是大多數人的青春嗎?
這部《誰的青春不迷茫》,拋開狗血戀情,沒有群星壓陣,只有幾張青春的面龐。
[img=4:C][/img]
[img=5:C][/img]
他們打架,但不扯黑社會;談戀愛,但不描繪情欲;有困惑,但不尋死覓活。沒有矯飾夸大的情感,沒有過分裝扮的場景。簡單,簡樸,卻如此貼近我們的青春。
十幾歲的青春里,他們朦朧又懵懂,迷茫又無畏。這不正是我們自己的青春嗎?
[img=6:C][/img]
這部電影,不華麗不酷炫不跌宕起伏,它只做到真實地呈現你我的青春。

直到現在,還能清楚的記得電影上映的日期——2016.4.22,那是我的初三。
那時真的是很純粹的友誼,而很幸運,那些友誼持續到了現在,在2020年的現在,他們還陪在我身邊。大家還是每年都在一起聚會,一起過年,一起去初中待過的學校,像以前一樣打打鬧鬧。有什么東西還在,又好像消失了點什么,我也不知道。或許是都變得成熟,有了各自的社交圈子,交集越來越少,而那份真摯的友誼,卻還是一直在心底。可能這是所謂的新朋友不懂你的舊性格,舊朋友不懂你的新處境吧。

柔光,虛光,逆光。
單純,善良,美好。
連每一個擦肩的顫動每一個眼神的交會都如流水線般統一,少年們和家長們的臺詞像極了故事會少年文藝微博段子的原始模板,老師嘮叨嚴厲卻也樸實善良,女生們的閨蜜情經歷小摩擦卻總是堅韌感動,男生們盡管拳頭相向卻依然兄弟情深,女孩子羞澀,男孩子沖動,他們的愛情像極了早晨七八點鐘的太陽,干凈溫暖。
對了,一定要有一場大雨的戲,記得要咆哮。
那是你的年少時光嗎?
這世道,猜對了結局,人們終將庸庸老去,卻從來看不清過程,看不清彼時的自己。這影像,像是起了大霧,霧的外面是不斷催眠自己投入的觀者,終于指著皇帝的新衣淚流不止,瞧,那是青春啊,多真,多美。
也許是忘記了吧,人類自帶美圖功能的大腦在回望時總是能屏蔽那些生動的細枝末節,那些殘酷真相。也或許是因為,你國電影圈絕大多數青春片的創作者們天資暗淡,平庸乏味且遲鈍,從來沒有把握觸碰人性本真的能力。亦或是,真實的軌跡,總是平和卻血淋淋,審查者的底線,投資者的風險。
近些年

電影總體是小清新的,看起來讓人覺得很舒服,演員選的也不錯,白敬亭真的是個潛力股,電視劇里,電影里演技棒呆,綜藝節目里也是不錯的,很有綜藝感。
電影能夠很好的讓看電影的人想到自己的青春,想到自己青春時候的愛情,想到那段美好的歲月。
青春里,誰不曾迷茫?青春里,誰不曾彷徨?
青春里有我們奮斗的歲月,青春里有我們不能忘懷的事情,青春里有我們依舊愛著的姑娘,青春里有我們兄弟之情。

“誰的青春不迷茫”青春VS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3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