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彗星》的幾個思考
寫下題目的時候寫的是幾個思考,就是怕自己在梳理思路的過程中又有新的發現,就像我現在以為我以為的,并不一定就是我以為的。
好吧,讓我們像Em一樣身處其中,做出選擇。
去年到處都在推這個片子,昨天偶然看到網站上線了才想起來看。看完后的直觀感受是,上一次讓我一開始就要拼命記細節的就是《記憶碎片》了。
這片子又和《記憶碎片》不同,記憶碎片敘述結構完全打亂。當然了,那是為了給觀眾以主角一樣迷失記憶的感受。
《彗星》并不是,它是完全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的,準確地說,是按照“影片一開始正在打電話的Em”的視角進行的。所以少了一些邏輯推理,多了一些細節回憶。少了一些思緒混亂,多了一些人文思考。
豆瓣上的大神太多,看了好幾篇解析,有的醍醐灌頂,有的不敢茍同。我個人以為整部片子的劇情分析和人文思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人物心理。
如何進到正確的屋子。

本文來源于網絡摘抄,摘抄地址為:http://www.diudou.com/yingping/90883.html
由于本片看得云里霧里,在網上發現一篇解釋的較好的文章,僅在此引文如下,如有任何版權爭議請聯系本人刪除本帖。
---------------------------摘抄內容如下-----------------------------------
劇透警告。如果你沒看過《Coherence》,即《彗星來的那一夜》,請不要看這篇文章。
一般來說,把電影劇情復述一遍是件挺無聊的事,但這個電影是個例外,它的設定和編排相當地復雜有趣,如果你看過這部電影,但又有很多疑問的話,請毫不猶豫地往下看。
先說一下這部影片的設定。
第一個設定是彗星的到來讓「平行世界」互相連通。容我稍微解釋一下這句話。想象一下你正在擲骰子,你可能擲出一到六的任何一個數字。你每擲一次骰子,這個世界就分離成了六個不同的世界,其中一個世界你擲出了一,另一個世界你擲出了二,……以此類推。這些不同的世界在你擲下骰子的一刻分道揚鑣,從此再也沒有任何交集,就像兩張紙上的螞蟻,永遠也見不了面
說實話本片被捧得太高了,這樣得片子沒有任何的藝術價值、美學價值,邏輯顛倒、故事很簡單、結構不復雜、概念也比較淡化,卻借助平行時空理論大玩神秘夸張的戲碼。
導演想抬高逼格,奈何水平不夠,拍平行宇宙和薛定諤的貓不是隨便都可以玩得轉的,有想法但是整體上太糙了,跟磕了藥精神錯亂似的劇情編排。
論證不足就靠一驚一乍的B級片手法,而且也無法自圓其說,硬套理論。爛片中的戰斗機!
劇中還扯了些通古斯大爆炸,了解通古斯大爆炸的觀眾都知道這跟此部片子有半毛錢關系?卻有好多自抬逼格、自以為高智商的觀眾打出5分評價,殊不知在打出5分的時候就已經被這部電影出賣,變成了徹徹底底地腦殘了。
爛片就是爛片,總是有一些喜歡玩另類的人自以為是燒腦神作,是因為完全猜不透結局才另類解讀為神作了吧。就像犀利哥,本來就是一個無所作為的乞討者,卻被很多人欣賞,還被奉為神人,對喜歡這樣另類解讀的病態心理的觀眾我只能說,這個世界太瘋狂了。
本片也完全和科幻片沾不上邊,就靠一個彗星閃過的畫面

我看了很多評論,居然沒有人討論最后的結局的兩個疑點:
1:最后電話到底是誰打的?
2:最后戒指為什么掉在地上了?
第一個問題:最后的電話到底是誰打的?是在廁所里被擊昏的Emmy嗎?應該不是……因為Beth從浴室出來,Kevin也說在廁所撿到了你的戒指,所以一定有人進過那個浴室,結果沒有任何人表示出驚訝!也就是說,浴室里那個看似被擊昏的Emmy一定在任何人都發現整件事兒之前被移動了,但是Emmy自己昏過去了,所以只有可能是看似被擊暈的Emmy醒過來了,自己離開的,那如果是被擊暈的Emmy,醒來了第一時間肯定是找驚慌大叫啊,怎么可能不聲不響地繼續過自己的生活,然后差不多天亮了給Kevin打一個電話,這絕對不可能。所以打電話的Emmy,不是浴室里的Emmy,而浴室里的Emmy,也不是車里被悶昏的Emmy。
所以最后的結局應該是:電影里一共出現了4個Emmy,最后的時空中有三個Emmy。
最后活著的三個Emmy中,其中一個人是我們的女主,也就是一直以來攝像機都跟隨的Emmy,她成功地干掉了“完美家庭”中的Best Emmy,進到了完美家庭中(但是Best Emmy一定沒有死

看了很多次都沒能讓自己投入看完,今天終于硬著頭皮看到結束,還是對這個片子愛不起來。總是感覺幾個人在一間屋子,滿嘴很low的對白,手持拍攝的鏡頭晃動,都是對觀影的折磨。可能是聽說這部片子太多關于平行宇宙的設定,觀影時內心毫無波瀾啊啊啊啊。
我還是很喜歡燒腦片子的,大愛盜夢空間、禁閉島、記憶碎片、恐怖游輪等等,唯獨不喜歡這個片子

“彗星來的那一夜”一個較于不同輪回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