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日中立條約》(俄語:Пакт о нейтралитете между СССРи Японией 日本語:にっそちゅうりつじょうや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與日本于1941年4月13日簽訂的在戰爭中相互保證中立的條約。又稱日蘇中立條約、蘇日互不侵犯條約、日蘇互不侵犯條約。
1941年3—4月,日本外務大臣松岡洋右(日本語:まつおか ようすけ)訪歐,企圖再次借助德意力量促進日蘇關系的改善。前后途經莫斯科,同全聯盟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總書記斯大林(俄語:Сталин)、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俄語:Молотов)進行會談,4月12日達成協議,次日正式簽訂此約。條約共4條,有效期5年,主要內容是:雙方保證維護兩國間的和平友好關系,相互尊重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如締約一方成為第三者的一國或幾國的戰爭對象時,另一方在整個沖突過程中保持中立。并同意暫不簽訂有關北庫頁島權利轉讓的附屬議定書。。簽約同日,雙方還發表聲明:“蘇聯保證尊重滿洲國(日本語:まんしゅうこく)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影片的開頭是以冬季的白雪為環境為后文的故事體現了可行性,講述了那個年代黑土地上的人們的愛情、情義,有天真熱情的鵝兒,有慈祥善良的柳芭大媽,有為革命灑熱血的列車長、鵝兒的養父、大尉安德烈與無數位不知名的同胞與海外友人,這是他們的故事。
在這里我主要評論的是讓我十分有感觸的地方,故事情節就不主要描述了,有想法的可以自己去看,演員的演技都很不錯。
芭蕾舞在本片中是一種意象,是美好的象征,是鵝兒對未來生活的一種向往,隨著芭蕾的舞步慢慢向前
看完《戰火中的芭蕾》,心情久久不能平復,難受,心痛,背誦,無奈,各種心情夾雜著,讓人為這段戰爭時期的愛情而心碎。這段因為戰爭而產生的愛情,在經歷了美好夢幻之后,又因為戰爭的殘酷,摧毀了。美好,在天光大亮的時候戛然而止,剩下悲涼。
《戰火中的芭蕾》在光的風格上采用了硬調,光比大,形成明暗強烈對比,奠定了沉重的悲劇基調。
白樺林,象征著純真無暇的愛情,一如男女之間的感情;但它同時也象征堅毅與挺拔,交映這戰士們浴血奮戰的身影。
殘酷的年代里,美是如此的脆弱和不堪一擊
“戰火中的芭蕾”戰火與芭蕾——現實和理想的對比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2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