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部電影后,最初是這么想的:既然是這樣,為什么不離婚?這樣一段冷冰冰感情,說得好聽的是“柏拉圖”,也沒看到有多少精神戀愛的成分,他們之間的交流也寥寥,男人成天躲在房間里打游戲,同居一室交流工具還是電話。這樣完全脫離肉體的婚姻,令人不解。如果某一方的身體有隱情,那又另當別論,可是明明,雙方不是沒有欲望,卻都在外遇身上實現。
看完電影許久之后,慢慢去嘗試理解這部影片,是因為一個朋友同我講起她的無性婚姻,從一開始就沒有,后來還是沒有,已經有了七年之久。說是絲毫不能和對方親密接觸,覺得害怕,根本進行不下去。便要反問:那,當時為什么還要結婚。但隨即想起結婚的社會屬性,人到了一定的年紀,看到周圍的同齡人都陸續結婚生子,父母又在嘮叨,正好這么個時候,有一個溫柔體貼的,工作安定的,脾性良好的男人向她求婚,便也順利成章的結婚了。只是在結婚之后發現,結婚雖然有其社會屬性,也有其法律定義,卻改變不了人的肉體的本能,有些身體之間確實絲毫不能產生激情。沒有經歷過的人也許很難理解吧。現在的我

無論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都一樣孤獨。甜蜜 ,是在婚姻里,在愛情里,各自想得到的那種情感和感覺,夫妻雙方出軌時,那也許是甜蜜吧。謊言,是雙方對對方和對自己撒的謊。騙自己婚姻繼續走下去,騙對方自己沒有任何問題,騙外人以為他們是完美夫妻。其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貫穿整個電影的,是琉璃子的孤獨,丈夫不知道要什么的心,夫妻兩貌合神離。丈夫和別的女人出軌時,該干嘛干嘛。但對妻子卻連個擁抱都不懂。琉璃子在丈夫身邊,就像個只懂得悉心照料家中一切和丈夫的一切的完美家庭主婦

貌似拍若隱若現的愛意的電影總脫不開這種調調,想想也是,愛情這種物質本身就不是訴諸赤裸裸的視覺和波瀾起伏的聽覺的。電影要想拍好愛情的感覺大多數導演和編劇都欠缺這層功力。不過還好,日本這里早已經被杰出的電影大師埋下了幽情四溢的種子,再借著中谷美紀蒼白清透的臉,不想有淡淡的哀愁都難。
好,故事氛圍已經有了,四五個在愛情里掙扎的男女便怡然自得的在這里徜徉。你愛了,她散了,讓人不得不承認這貌似一場游戲,這局你贏不一定下局你不會輸。導演是想告訴我們柏拉圖式靠不住的嗎?這個早已經被證實了吧,連愛侶都會分道揚鑣,更別說夫妻了。這點上這對夫婦的結合讓我很納悶。
我不是一個好萊塢俗套主義者,但是結局原本期待了琉璃子的回歸也是我的一廂情愿。她該多少有些轉變吧,脫下圣潔的外衣,回歸妻子的常態。誰都看得出,丈夫不是不愛你,而是不再愛這種糾結的距離。導演沒有安排,難道是想繼續塑造一個女神?那不如離婚,讓琉璃子一個人寂寞的流眼淚,然后鏡頭緩緩從中近景拉成全景,定格。
愛情不能承受超越柏拉圖之重……

今天想記述的,是部電影,《甜蜜小謊言》。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婚姻的宿命。
反思是重要的事情,但有些事情,不能太過深想,婚姻生活,如果沉湎于洗衣做飯對話家常,生活過得浮云流水些,日子好像很快就會過去。
年輕時候,未婚的時候,該戀愛的時候戀愛,該結婚的時候結婚,沒有按部就班,馬上就對自己產生懷疑,匆匆把自己歸到”剩女“隊伍里,帶著惶恐和期待,其實我想很多女生都沒有想過,自己的人生究竟應該是什么的問題。。。按部就班實際上不過是父母和社會環境要求我們這樣,年輕的時候心態總是這樣,不戀愛不結婚,就像沒趕上火車一樣,趕上了,才松口氣,才開始反省自己。
我想,真正活得比較自我的人生,應該是心里明白清楚的,戀愛,是因為愛這個人,不是因為背景、收入、有無房子,可是,我們很多人的婚姻戀愛,無可奈何的和這些外部因素牽扯上關系。。。我總認為,女生大概要到35歲左右,才能想明白自己要什么,可是,這樣,又不符合父母的要求,和中國男人喜歡娶年輕女子的習性。。。內心的希望,就是希望我們這代做父母的時候

《甜蜜小謊言》2010年,惟有孤獨才是永恒的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1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