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南方,童年這三個詞的重量無疑在這部電影中被表現得淋漓盡致。遙望是因為不可觸摸,現實生活下,孩子們遙望外出打工的父母的回歸,父母遙望更好更幸福生活。于是,孩子和父母的目光都投在了遙遠的南方。“南方在哪兒?”雖是孩子隨口一問,但南方過于遼闊而無具體位置,影片給出的回答是老師帶著孩子們站在高山之上,望著南方。孩子只知道自己的父母去了南方,只知道南方在南邊很遠的地方,同時,南方對于外出的父母來說也是個陌生的地方,實則南方在那個時代的背景下是指能找到錢的地方,換句話說

剛開始被他們一口的方言驚到了,感覺有點兒惡搞,對話很生澀,很糙,后面這家鄉話、素人、老舊的穿著、音樂、落后的環境從各方面呈現出留守村的年代感和環境。人力校車拉著小朋友住進了在城市人看來是無序的幼兒園,一開始的易老師應該是想做點事業的,跟小孩相處的時間長了,留守兒童在老師心中醞釀出情感,這些人讓我看到了人性的弱點和人性的美好。更深刻的是要感嘆留守兒童童年的缺失,我忽然想到我大學同學是贛州的她也形容過,她說童年很呆,跟奶奶在一起生活會想父母,其他的事物記得并都不多

拍的東西很真實,所選的事情典型,想外出打工的女孩,想實現明星夢。外出打工的父母。打工之后離異的夫妻。外地取來又跑掉的老婆。
易老師這樣的人太少了,我比較佩服他的老婆,嘴上罵著,但是實際上很善良,每天做那么多事也不抱怨,又要當老師又要做飯帶孩子,要有多大的胸懷才能做到這樣,倒賠著去做事,能不能虧自己幫別人,有沒有這樣的心胸去幫自己的丈夫,能不能不要那么小家子氣。
如果有一天當官了,能不能具體考慮實際問題,規矩要求那么多,真正在農村開展的開嗎?不要一個屁股決定腦袋。

良心電影,劇中演員全都是非專業出身,居然可以演得那么真實,事實證明中國電影制度真的出問題了,好片越來越少,這部電影我也給了5星,希望國家能夠多重視農村和偏遠地區的教育,現在是不是真正的達到全面小康我想大家都清楚,劇中每個人物都非常真實出色,反應了中國非常多的地方的現實情況,留守兒童問題對于我們90后是非常多的,現在還好一些,雖然我不是留守兒童,但在我身邊我認識很多很多,深知他們的不容易,支教我也去過,也深知偏遠地區的教育水平的真實情況,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哎

所謂的留守兒童是時代經濟發展下的必然產物,城鄉差距拉大的不僅是經濟的差距,也是農村孩子與父母的距離。如今我國的留守兒童數量龐大,這一群體屬實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注。
少年兒童處于成長成人的關鍵階段,父母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如果是留守兒童,父母在成長最重要的階段缺席,我想孩子的未來可能會走向兩個極端。往好的想,孩子懂事的早,也會更加有主見和思想,就像老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往壞的想,孩子可能會產生三觀的偏離,在心理上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遙望南方的童年】居住在深圳的宜春人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1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