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ouble with the curve
you are my sun shine ,my only sunshine. do you know how much I love you .
今天看了個微博上推薦的電影,曲線難題。我以為是講很溫馨的家庭故事,原來是baseball,我想說,如此的有關體育的勵志和溫情的故事確實是最打動我的。我想起the blind side.不是特別給力,但是贏得當年奧斯卡的電影。
首先,情節是很老套。尤其是最后老爸發現他們看中的球員無法接曲線球時,我已然想到后面老套的情節了。比如球隊不相信已經老邁的球探,結果還是會簽下這個kid,最后證明他確實無法接curve,老球探是對的。當然peanutboy出現的時候,大家看見他的手法了么?直接打到了那個大塊頭的腰有木有。所以,peanutboy也不是偶然出現的。最后用那個大塊頭嘲笑過的peanutboy擊出的curve也是反唇相譏的意思。最后有情人終成眷屬,lawyer和過期的baseball player,真愛啊。
當然,我可能要求太高,亦或者是這個情節不太跌宕。當時確實是溫馨的適合在周末和朋友一起放松看得片子。
當然,我也有感動的時候

7.0分。本來以為是東木老爺子自導自演的電影,但看著看著覺得風格太過輕松,不太對勁,不過有他和艾米亞當斯這對“父女配”,我還是開開心心看完了,片尾字幕出來,導演果然是另一個人。以前總以為老爺子的電影沉穩但無重大突破,現在看來,這已成為他的個人符號了,別人也模仿不來。
老爺子上了年紀后,喜歡塑造一些“倔老頭”形象,如《百萬美元寶貝》中的拳擊教練、《老爺車》中的“老大俠”,不知道他本人性格如何,只覺得他在這兩部電影的表演就像是在演自己一樣,兩個角色都又老又倔又有料,像武林高手一般,但同時他們都性格孤僻,不受子女愛戴。
《曲線難題》中他也塑造了這么一個老頭的形象,可以說是從那兩個角色中拷貝過來的:他上了年紀眼神不好,他是全美數一數二的棒球球探,他不能很好得處理自己和女兒的關系,女兒也怕跟他說話,但不知為何總覺得這配方是原來的配方,味道卻不是原來的味道了,換句話說,這個老頭的形象總欠那么點意思,不夠飽滿。
思前想后,得到一個答案,因為《曲線難題》不是他自己的作品

劇情很老套,一看就可以猜出來。但是電影中討論到了很多涉及人內心的問題。一對頑固的父女,在不斷的嘗試與理解對方中,終于和解,真如“烈火”所說,10次有7次都不中,但是仍不能放棄。電影的主角,老球探和退役棒球員都因為怕被人替換,被認為不行,而隱瞞實情,雖然前者在劇中以喜劇收尾但后者的悲劇,也應使我們思考這時候的頑固到底該不該?劇中老球探的女兒從整日忙忙碌碌的工作,無暇休閑,轉為從事喜歡的棒球事業,做球探,是不是也在告訴我們,勇于選擇自己喜歡的,停下來,享受生活?

《曲線難題》的評價并不高,但是對我來說,對一個盼望伊斯特伍德身體健康乃至萬壽無疆的腦殘粉來說,看到老牛仔又一次在銀幕上表現他的怪脾氣,口吐總感覺咽著口痰的個性嗓音,我就已經感覺踏實了,滿足了。老爺子這次食言了,說好《老爺車》是最后一次銀幕表演,但是這一次還是耐不住出山了,有些食言令人欣喜,比如再一次看到他的表演。《曲線難題》是個有些模式化的治愈系故事,與故事背景相似的《點球成金》相比,明顯從各方面都矮了一頭,但是又怎么樣呢,每年誰不希望從美國批量產出的幾部治愈系影片中,找出一兩部能讓自己舒服下心情的?
當爹的和兒子或女兒感情不和,這是多么似曾相識又屢試不爽的套路啊,這次老牛仔和女兒有些不對付。最近這幾年,伊斯特伍德似乎只要出演,就演些怪老頭角色,而且日趨古怪,《百萬美元寶貝》還算比較正常,到了《老爺車》一副憤怒老頭模樣,到了這部倒好,一副老的都站不穩的樣子,依然脾氣火爆的看啥啥不順眼,動不動就砸啤酒瓶要跟人拼命。或許,他身上一直流淌著牛仔不羈的血液,所以演二戰英雄也是那種不服管的

“曲線難題”大師級!請別用夸張的細節毀掉電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1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