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26 07:57
首映:2022-09-01(威尼斯電影節) / 2022-10-07(美國)
年代:2022
時長:158分鐘
語言:英語,德語,菲律賓語
評分:7.4
觀看數:41507
熱播指數:162
來源網:三年影視
“塔爾”更像是凱特的掙扎
凱特布蘭切特主演的電影“塔爾”,因為涉及女同、濫權、取消文化、X剝削以及呼應2018年好萊塢metoo運動等等話題,引發不少熱議。
電影講述生活在柏林、強勢的中產女同指揮家“塔爾”,怎樣如得勢男權般處理工作和生活,以及她(他)如何從事業巔峰以及事業盤帶的權力頂端跌落。
塔爾能登上古典樂一向為男性主宰的指揮臺,一定是自己的天賦、努力、機遇(肯定包含上位途中的手段等等不光彩)共同催生的結果。
三人一臺戲,何況在一個龐大的交響樂團里。塔爾身為首席指揮,不但自己以男權權力主宰的化身自律
我在看電影的時候的感覺和我看完豆瓣之后完全不一樣了 以及進電影院前遇到Peter thielke 電影臨開場看到Peter thielke和他wife一起進來:)一個老奶奶睡了大半場電影還一直在打呼嚕然后突然樂團演出第一聲巨大一下就把所有人震醒了 整部電影的色調都像黑白的一樣 tar天天大半夜起來真的要嚇死我
看電影的時候前一個半小時過去我都覺得自己完全沒看懂 搞不清楚名字和誰是誰 第一次助理和tar開始哭的時候我都沒懂誰死了 但助理是燒女圖里的我第一眼就認出來了。。
值得大家留意的是,塔爾的故事人物和臺詞在新音樂領域的ref, quote的內行度和涵蓋面,一些地方不夸張地講甚至要超過許多音樂紀錄片。相信對當代古典樂有興趣的朋友一定會很有收獲。
對了,正文不能少于140字。正文不能少于140字。正文不能少于140字。正文不能少于140字。正文不能少于140字。正文不能少于140字。正文不能少于140字。正文不能少于140字。正文不能少于140字。正文不能少于140字。正文不能少于140字。正文不能少于140字。
Rotten Tomatoes上一位專業影評人贊譽本片“沒一分鐘拖沓冗長”,但自己看起來覺得前一個多小時是such a drag, 除了介紹主角背景,其余都是勾畫司空見慣的多元社會生活微妙細節(生活過的懂得都懂),反復渲染一下焦慮、壓抑、怪誕的氛圍…YYSY,后一個多小時環環相扣,劇情急轉直下才太過癮了。
編劇是鬼才,調侃了一下“天才人物傳記”這種影片類型。片中所有的心理緊張片段都被戲劇性地夸大到黑色幽默的程度,或者被突然闖入的荒謬且尷尬的細節所打斷,成為笑話。對比一下Cate主演的兩部作品都有的進餐片段
大魔王演技真的很好,其他人物都是推進劇情,大魔王將塔爾的自信鋒芒畢露到疑惑迷茫最后堅定再生演繹的淋漓盡致
大魔王和塔爾這個角色真的很迷人
頂峰的塔爾是不在乎一切的,眼里只有音樂,不被周圍任何人事影響,所以她批評因巴赫“私生活”而不喜巴赫的學生,否認存在的性別歧視,她以為她自己超脫一切外在影響。
事實上沒人能逃脫“蝴蝶效應”,對克里斯的不在意,對弗蘭西斯的辜負,對塞巴斯蒂安無情都導致從前隱藏的暗流淹沒她,不懂得珍惜的人,終將也不被珍惜
最后洗浴中心的場景給我印象很深
陽的第四天了,反反復復,還是發燒。人在軟弱的時候,總想依賴點兒東西。我現在除了布洛芬,還有就是《塔爾》。發燒前一天晚上看到半夜,頗覺驚艷,甚至好過曾經無比吸引我的《卡羅爾》(我也不是個長情的人)。
有人說這根本不是一部女權電影,從而大加鞭撻。真是好笑,不講女性困境就不是好電影了?這不就是塔爾上課的時候反駁學生的觀點嘛,一個作品,只要它本身足夠好,何必要一定有強求作品主題甚至作者私生活的政治正確呢?不過也是,在我們這,政治不正確,別的什么都別提。
先說塔爾身邊的人。
“塔爾”更像是凱特的掙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4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