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3 08:40
首映:2018-09-22(日本)
年代:2018
時長:94分鐘
語言:日語
評分:7.3
觀看數:6444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亂反射:沒有人知道平日里的“小罪惡”會以怎樣的方式變為“大悲劇”
《亂反射》老媽子推薦,豆瓣只有7.3,分數不高,大概是因為劇情的因果有些“刻意”?但我倒覺得這大概是導演編劇故意為之,因為很多時候生活其實要比劇本“不可理喻”得多。而這個故事更有點希臘式悲劇的味道,你會看到由無數個“小惡”行為共同作用,連鎖反應,最終導致了一個“意外”的悲劇惡果。
.
都說,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但在人類社會,恰恰每一片雪花都覺得自己是無辜的。故事中的加山一家失去了兩歲的兒子,這場事故被判定為意外,沒有人需要為此負責
最近幾天,《三十而已》這部電視劇頻上熱搜,看到“顧佳打人”那里,我徹底燃了,還有一種頓悟的感覺。這個世界吧,要“生活”不容易,但要“謀生”卻一點也不難。換句話說,就是不用太過委曲求全,餓不死你。
顧佳本是一個超級優秀的“內助女王”,她是她丈夫的“情商”。家里的事,她全權負責;公司的事呢,她去“救火”。
家庭的體面,丈夫的尊嚴都建立在她的隱忍之上。她的目標就是全家人過上更精致的生活,孩子受到最優質的教育。
有句話叫做“無欲則剛”,她有那么深遠的渴求
全片講了一個故事,可以用中國諺語概括: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至于它深層次要表達的,有興趣的可以去看朱光潛先生的《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的倫理觀》。我認為朱光潛先生講得很透徹。
人是社會的動物,他是一個人,也是社會一分子,我們的基本問題有兩個:一、離開社會一分子的地位, 一個人在人的地位有無道德修養可言呢?二、一個人在社會一分子的地位所表現的道德修養,是否要根據 他在人的地位所表現的道德修養呢?中國傳統思想對于這兩個問題向來予以很肯定的答復。西方思想或是 忽略這兩個思想
關于《亂反射》的一點思考
何謂“經典推理”?
近來,我看了許多部推理小說,看過被無數人冠為“經典”“必讀”等詞的推理,也看過雜志一些新興作家寫的推理小說。看的多了,時間一長,故事中的情節也大多忘卻了。看推理小說的人應該都知道,推理小說吸引人的地方往往在于其跌宕起伏的情節和預料不到的結尾。為什么“經典”始終被稱為經典?越是“經典”的東西受到時間這個衡量維度的影響就越小,幾百年前的東西拿到現代來看,仍有其借鑒意義。推理類小說亦是如此,何謂“經典推理”?我以為
意外發生前,男主是一個在正常軌道上運轉的、大多數中年男人的典型縮影。
家庭是相對穩定的,即使父親正在病中,但有母親和妻子的照顧,情況大抵還可以維持。對于妻子的抱怨和求助,他故作輕松地岔開話題,短暫地遮掩過去了。
工作也是相對穩定的,與后輩的敏銳、勤奮、進取相比,他對工作的態度幾乎是躺平的,發幾句牢騷后帶著設備出發,以一種抵觸、敷衍的態度完成了平庸的工作。
日語中有一個詞非常妙,“まあまあ”,意思大概是:不高不低、不好不壞、馬馬虎虎,湊合著、還行吧。用這個詞形容男主
亂反射:沒有人知道平日里的“小罪惡”會以怎樣的方式變為“大悲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4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