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大衛和康斯坦的對話中曾談到了凱博勒羅斯階段——走向死亡的各個階段——憤怒、否定、討價還價、沮喪、接受,在我看來,這也是大衛·戈爾的一生。
廢除死刑是死囚守護者組織的使命,也是大衛的信仰。他憤恨死囚冤案,他終其一生為廢除死刑奔波,但始終沒有成功,在與德州州長的辯論中更是敗下陣來(主要因為他無法舉出冤案的實例)。后來他選擇了和自己的伙伴計劃一場假謀殺真自殺,代價就是自己和伙伴的生命,以此作為一個現行制度枉殺無辜的鐵證。以兩條命挽救上千萬冤案中的死囚的生命

拋開所有電影本身的敘事,拍攝技巧,演員演技等硬件問題不談,單單就電影本身傳播的價值觀就值得我一星。
這部電影夾帶私貨嚴重。電影不遺余力的向人們宣傳“廢除死刑”的人們做出了多少所謂的努力和犧牲,甚至自導自演了一出偽造自殺案為他殺案的戲,白白犧牲了兩個人的生命。別跟我說什么犧牲兩個人可以救更多其他的人這種經典悖論,一個人的生命和一萬個人的生命一樣寶貴。單純的就電影反復針對死刑犯所用的“救”這個字我就完全無法接受

“大衛·戈爾的一生”好看!另一個角度解析 大衛為什么要去死?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