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過幾百部電影之后,還有電影能在最后結尾處給我驚天逆轉的感受,真是難上加難,但無疑這部電影做到了,而且是部1996年的老電影。如果我在若干年前就看過這部電影,我想相當一部分懸疑電影就不會給我驚艷的感覺了。
看電影之前看了豆瓣的電影介紹,主教、性、謀殺,再加上懦弱的Aaron(Edward Norton飾),這種神父性虐待兒童的情節很容易就猜出來。現在好萊塢把精神分裂患者謀殺的懸疑片已經類型化了,用濫了很難再出彩,但回到96年我相信這種故事情節還是很新穎的

刑事訴訟法案例研討課的作業,順手放在這里了????????*
我認為這部電影的結局存在兩種可能,一種是從始至終沒有艾倫,洛伊欺騙了律師和醫師;另一種可能是艾倫沒有撒謊,他是一個精神分裂患者,但是在法庭上被逼出洛伊的人格后,洛伊殺死了艾倫,占據了身體。我個人更傾向于相信后一種結局,因為如果洛伊真的是為了躲避刑罰而偽裝成人格分裂,他不必在和醫師、律師交談時都挑在錄像機壞了的時候才表演出洛伊的人格,這無疑對他利用精神病脫罪無利,風險極高,稍有不慎便會迎來死刑

很多影評已經分析了電影的主要人物和劇情,不加以補充和贅述了。
我的結論很簡單,無論是艾倫還是羅伊,或者都是,這個飽經摧殘的男孩兒都不是一個正常人,確實是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從他的殺人手法和如此變幻莫測的性格可以下結論。所以從我的角度看,用精神疾病的角度和方法申辯,無可厚非,沒有任何問題。但是,讓我知道真相的那一刻,是如圖所示的這一刻。
我從影片一開始就帶入律師馬丁的角色。所以,一個前面單純無害到像一個心智水平只有孩子水平的艾倫

一級恐懼:人性本善還是人善被欺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0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