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雪萊>/<Mary Shelley>(2017)
它講述的是危險而充滿魅力的詩人Percy Shelley
和17歲少女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之間
充滿激情 又難以割舍的愛情故事
作為浪漫主義詩人雪萊的第二任妻子
Mary是極具才氣 又堅強隱忍的女性
當兩人甜蜜的愛情糖衣破碎
經歷了債主催債 第一個新生兒的離世 顛沛窘迫的生活后
糟糕的境遇讓Mary開始反思
她認清自己和Shelley的生活信仰 根本不同
而她依然要捍衛自己的權利
只深愛Percy一人 不是隨意接受其他青睞者的愛慕

初看很俗套的劇情,年幼喪母,惡毒繼母,家境窘迫,還好父親通情達理,不過看瑪麗雪萊的生平卻是如此。
除此之外,雪萊被描繪成一個大混蛋,這點不得而知,畢竟雪萊英年早逝,他們追求的愛情能否結果未經時間驗證。
描繪男人的傳記或許沒有他的愛情和婚姻,但是女人肯定少不了,在那個時代,女人的一生無法脫離父權和夫權,在那個時代只有掙扎著的女權主義者。
顛沛流離和窘迫的生活就是讓瑪麗雪萊多次流產喪子的元兇。瑪麗一生的高光就是創作出弗蘭肯斯坦,這是她對世界的理解和詮釋。

這部劇是一部傳記,就是講了瑪麗在經歷了很多苦難后,才寫下了那本《科學怪人》
后來生平:兩人結婚后沒幾年雪萊淹死,瑪麗帶著兒子回了英國,作為一個專業作家生活到54歲逝于倫敦家中。
這部劇是一部傳記,就是講了瑪麗在經歷了很多苦難后,才寫下了那本《科學怪人》
不要讓那些殘忍傷害到你 你比你想象中的更堅強 也不需要他們施舍的愛 根本不需要……
不要讓那些殘忍傷害到你 你比你想象中的更堅強 也不需要他們施舍的愛 根本不需要……

黑色的基調,霧蒙蒙的倫敦,并不寬裕的生活里維多利亞式的裙子,唯一白的元素就是艾麗·范寧的臉,染坊、墓園、鬼怪小說,點燃心靈的篝火,是一種別樣的熒光閃爍。
雖然繼母干涉她讀書,父親在Mary失眠的時候陪她讀書,"to love reading is to have everything within your reach",告訴寫作不需要模仿別人,而是要她表達自己的聲音。Mary跑向母親的墓園,靠在MaryWollstonecraft的墓碑上讀哥特小說、寫下那些早已熟稔于心的話。Scarcely had the demon cast his buring stare upon her in her icy cheeks……

終于完成了英國作家傳記看單的最后一部《瑪麗·雪萊》關于科幻小說之母在愛情與創作中的歷程。她與著名詩人雪萊的愛情故事本以為是唯美的,也可能是沒有讀科學怪人作品的緣故才會如此認為,我一向不喜歡詩人,他們太熾熱太可怕也太脆弱了,一般的人又怎么能接近詩人而不會受到任何傷害呢?像克萊爾接近拜倫落得個遍體鱗傷,但像瑪麗這樣的天才接近詩人便會從痛苦中掙扎變成更沉穩又強大的靈魂,我記得芬尼說過如果可以擁有小說家和詩人愛,她會選擇詩人,而我會選擇小說家

瑪麗·雪萊:A Life to Live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1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