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2 10:14
首映:2009-02-13(美國)
年代:2009
時長:118分鐘
語言:英語,意大利語,法語
評分:6.4
觀看數:74035
來源網:三年在線觀看網
“跨國銀行”好看的犯罪片 這是一部悲劇,讓人徹底的絕望的悲劇
1。這個不是金融片,不要提貨幣戰爭
2。故事有兩條線,一條顯示,一條隱式,你是偵探要根據顯示去發現隱式
3。記住每個提到名字的人的身份相貌,他們不是白報名字的
4。注意細節,哪怕是槍戰后面的報道
5。故事的前4/5都是在鋪墊和提供線索,最后1/5是串聯線索,片尾的報道是給你答案
影片在提供線索的同時,隱晦的揭露的許多社會現狀。如果看了我的提示后看電影,你還沒有明白
那我再說多提示幾個點,看著幾個點你要確保知道每個人的身份
1。男主角的耳鳴
2。殺手喜歡去博物館
3。反復聲明銀行面臨破產和唯一出路
4。“人們都在往下跑” 這句話出現了兩次,注意不同和出現時間間隔
5。女主角放棄真相
6。威廉被殺
7。有輛奧迪不見了
8。史卡森死前收到的最后一句話
附帶一個只有兩家公司的導彈是客戶需要的,其中有一家的是不能用的。最后的報道,敘利亞……
影片還有穿幫鏡頭,大家自己發現吧
如果還是不明白
那直接說了,影片的主題是,沒有永遠的朋友
1.看來Shoot Em Up 之后,再看這部電影,我們的史密斯先生遇到打槍的地方也喘粗氣,也會發抖了,唯一不變的,是他在剛開始痛苦的倒在地上的表情,讓我覺得我發現的歐文的經典表情了。
2.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另外一部電影——《劍魚行動》,覺得兩部電影內容幾乎是截然相反的,God,列舉以下三點:
a). 一個是拿儲戶的錢出去買賣軍火以債務挾持第三世界,一個確是拿著骯臟的公款去消滅恐怖主義;
b). 一幫探員四處受敵,喪失性命,但是另幫團隊異常兇猛,馬道成功,還有裸胸美女哈利·貝瑞為他們鼓氣。
c)。 一個是傳統的陣地戰,警察步步逼近找證據;一個卻依托網絡,無網不勝。
這部電影我認為是歐文的文戲拍的相當有渲染力,槍戰劇情不多,但是卻刻畫到位,歐文必定還是硬漢的,只是,在最后,他無奈了,他無法改變這個現狀,那一句“Thank you ”讓他徹底失去信心。影片最后給我們提示,銀行還是很火爆,生意興隆。
畢竟,連咱們中國都牽扯進去了,因為輕武器有著成本和產量的優勢,我倒想看看市場占有率多大
從《唐人街》到《殺人回憶》,經常有一類表現無力感的電影。大抵就是英勇果敢的主人公沖破層層障礙,結果在懸疑即將揭曉、任務馬上完成之際,他們被一個更加黑暗的事實正面擊潰。《跨國銀行》里,這片破壞圓滿的黑暗就叫“體制外”。詳細講解金融犯罪的劇情有些復雜,簡單說主人公塞林格要挑戰的敵人并非一個人或一幫人,他面對的是一家規模龐大、有著可怕背景的跨國銀行IBBC。塞林格不是天上飛的超人,也不是地上的超級特工007,聽起來就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到頭來還要發覺一己之力根本無以對抗邪惡勢力,是不是叫人有些喪氣了呢?
盡管有克里夫·歐文(Clive Owen)和娜奧米·沃茨(Naomi Watts),影片還省去了男女主角來電的套路,棄個人英雄主義和愛情把戲于不顧,簡直是自毀城墻。有了以上原因,擅拍文藝片的湯姆·提克威(Tom Tykwer)總要叫人捏一把汗,看來他這回的商業片討不到多少人的歡喜了。最基本的,那些沖著型男索女動作槍戰而來的觀眾自然要失望不少,擺明了是浪費大好資源。
就如片名中的跨國二字
這片最初自然是沖著克里夫·歐文去的。
女主乍一看以為是妮可·基德曼,
再一瞅原來是《東方的承諾》的娜奧米·沃茨。
不過區別不大,都是一尊花瓶而已。
原本期待著一場緊張的國際冒險,
沒想到卻是一出沉悶的陰謀辯論。
除了在美術館一段莫名其妙的槍戰,
本片很難和“動作片”產生什么聯系。
本片的噱頭之一在于“跨國”,
雖然歷經柏林、里昂、盧森堡、
米蘭、紐約、伊賽奧、伊斯坦堡,
但除了最后驚鴻一瞥的土耳其風光之外,
各大城市很難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陰謀論設定毫無創新,
情節推動死板而刻意。
刑偵過程也沒有什么技巧可言,
人物方面更是乏善可陳。
而最終個人復仇式地反撲,
簡直荒謬得可笑。
克里夫·歐文從頭至尾一副
死氣沉沉、臟兮兮的撲克臉,
看來這“跨國銀行”定是欠他不少英鎊了。
其它配角定位不清,
幾乎沒有任何存在感可言。
沖著導演和演員去看的
當年的牢拉快跑讓我記住了Tom Tykwer
可惜這部片子并沒有帶給我驚喜
Naomi也老了 額頭上的皺紋不時出現
除了在古根海姆那場槍戰讓我震撼外
其他估計過個兩天就會忘記了
真是NB 居然把博物館打成了馬蜂窩
怪不得人家不肯借真實的場地給你們拍攝了
當風景片看不錯 可以把世界級建筑一一瀏覽了
不過國內是鐵定不會公映了
又是一部有點中國恐怖論的電影
一看到這樣的片名,就很排斥,加上我對Clive Owen很難經營出好感。但是看碟當晚的選擇是這部和“我的血腥情人節”之間二選一,我只能拋棄血腥暴力的后者而選擇了前者。
在完全不了解導演是Tom Tykwer的情況下,開始看片,居然從一開始就看進去了。這部片子優點還是十分突出的,我喜歡以下幾點:
首先,在合理中追求劇情的夸張。一個檢察官,一個國際刑警跨國千里追查催跨國際商業信貸銀行的證據。多好萊塢,多庸俗的橋段,可是它并沒有用一個happy ending來愚弄觀眾。場景、臺詞、情節都暗示著一個個體無法摧毀這樣的組織。當結尾這個探員企圖犧牲自己成全檢察官,用“體制外”的方式來做個了斷的時候。是家族的報復意外地替他做了個了斷,但是,組織的一把手沒了,還有二、三、四把手迅速接替,并繼續組織的運作。悲劇還是繼續,戰爭從未停止。影片對中國政府向中東出售廉價武器的情節、各國政府都與國際商業信貸銀行通過放貸來控制局勢獲得利益的情節,我個人認為還是有據可查的。
其次,場景的選擇對劇情的補充說明及推動。建筑師們應該會對這部片子感興趣
“跨國銀行”好看的犯罪片 這是一部悲劇,讓人徹底的絕望的悲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5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