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的東西# (Poor Things) (B) 無法用言語形容我對本片的失望,但我知道不是我一個人。事實上在9月時就有好幾個影評人朋友從電影節回來表達了他們對這部電影的不屑。但我一直比較喜歡Emma Stone,所以還是很期待的。最終整部電影看下來,沒有一個角色是讓人喜歡的,很多鏡頭根本無法直視。影院里很多是男性影評人,他們哈哈大笑的情節,我怎么也笑不出來。整體感受就是非常冰冷,非常不舒服,甚至厭煩。

科幻愛情電影《可憐的東西》無疑是今年威尼斯電影節最受矚目的影片之一。該片出自希臘名導歐格斯·蘭斯莫斯之手,他是近年來備受國際主流電影節及獎項青睞的導演。
而女主角艾瑪·斯通更是很多影迷心目中的女神,曾在2016年憑借《愛樂之城》拿下過威尼斯影后,翌年又拿下奧斯卡影后。
電影《可憐的東西》改編自蘇格蘭作家阿拉斯代爾·格雷的同名原著,故事設定在維多利亞時代晚期,融合現實主義、奇幻、科幻等元素,將弗蘭肯斯坦的故事進行重塑。
在影片中,艾瑪·斯通飾演的女主角貝拉·巴克斯特

本文首發于《環球銀幕》10月刊
荷蘭大師耶羅尼米斯·博斯于十六世紀創作的《人間樂園》三聯畫,描繪了伊甸園,人間到地獄的場景: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相識,各色裸體的人、動物在人間放縱享受肉體交歡之樂,地獄中各類怪物受罰,這幅哥特風的宗教繪畫,充滿了象征意義的角色和動物,是當時當時保守的宗教觀念和人們對天堂、地球和地獄的想象的生動再現。
《可憐的東西》的結構與該畫作不謀而合。“出走—環游—歸來”的框架下,從倫敦輾轉到歐洲大陸,從陸地漂到海上

蘭斯莫斯的很多電影都像是精心設計過的大型社會實驗,獵奇和顛覆只是表象,重點是通過極端又精準的化繁為簡后深入所討論主題的本質并將其直觀地展示出來。
小說的原設定就很有趣(還沒看,但看簡介和電影還是存在一定的區別),而蘭斯莫斯看出了其潛力并將其運用到了更高維度、更深層次的討論之中。一位自殺身亡的女子在大腦被替換成腹中胎兒的后得以重生,這其實有點像是和《芭比》的極端互補。后者通過“玩偶沒有生殖器官”這一設定討巧地將所有關于性別的社會學討論從“性”中剝離出來

涉及一點點劇透
首先poor things這個標題真的涵蓋了電影多層面,整部基調有點邪惡正義又有點無厘頭邏輯,已到家依舊回味無窮。
石頭姐演技(尤其是很多前期的神態)抓取得太絕了。為了表現她神態大量使用的魚眼鏡頭放在電影寬屏上完全不違和,蒸汽朋克的藝術概念點綴得也很好。但是部分太超現實畫面視覺效果沖擊有,觀影前做好準備朋友們。
對男性對女性占有欲的刻畫非常細節。從父親角度,到不同的仰慕者角度,再到piao客。兩個年長女性的出現也很有趣

【可憐的東西】2023年,人之初,性本poor things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61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