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導演認識了快十年,他拍攝電影的十年,也是豆瓣發展的十年。從影評人到獨立電影導演的身份轉變,也是看著他一路堅持過來。最開始他說投了戛納,沒有入圍非常抑郁,后來也可謂越挫越勇,卻依舊無望遇見更多觀眾。有趣的是他把我對處女短片《入畫》的評價放入了電影片段中。當然,還有很多你們可能認識的電影大V。
在西寧站展映前,有幸收到了導演的樣片鏈接,又在大銀幕上觀賞完了這部長片。諷刺的是電影就講了制片人和導演的各種紛爭,投資和成本,發行和創作,映射了當前大環境的影人諸多困難

普羅大眾對電影圈的認知大概只是明星和娛樂圈新聞,即便是寫了幾年影評的我,對整個電影制作流程的了解也相當粗淺,到底電影如何被制作出來,又是如何在影院公映,很多圈外人對此幾乎一無所知。第一次看《擦》的demo,已經是幾年前的事了,一個上海的朋友發給我一個鏈接,說這個導演的東西她還挺喜歡,我把那個demo看完,制作很粗糙,甚至有點像ppt,但能看出導演用了很多心思,里面對電影圈的各種亂像極盡諷刺之能事,讓我覺得搞電影更像是在做樓鳳。
到西寧那天朋友說蟬鳴的長片入圍了

用漫長的一個多小時苦悶換一個瞬間的明亮結局,給人眼前一亮。像溺水很久的人,呼吸到救命的那一口空氣。別沉迷那些復雜統一的商業流水線包裝,也別離經叛道的妄圖對抗,那樣始終被困在其中。享受自己就好。就算統一天時地利人和,電影是電影,導演是導演,成功是成功,你還是你。雖然什么也沒有,你也是一個熱愛電影的人。

電影藝術的未來屬于那些孤獨的年輕人,
他們哪怕只剩下一個子兒也要拍片,
他們蔑視職業圈的一切陳規陋俗。
——羅伯特·布列松
對,《擦一擦你那滿腹經綸的道貌岸然》這部電影的片名有些奇怪、也有些憤世嫉俗,在某些人看來還有些裝X,但我看過之后心里卻有些復雜與神傷。
一般觀眾而言,這部電影很容易引起罵點,因為他是隱喻的、自洽的、不迎合的、甚至是有過多哲學和文學性的。
很多觀眾由于不完全理解一部電影創作過程和表達目的,就會產生單一且利己的判斷,就是:視聽上好不好,情節是否跌宕起伏

擦一擦你那滿腹經綸的道貌岸然:糟糕!一點一點地說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4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