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3 01:29
首映:2012-12-28(中國大陸) / 2011-10-12(法國)
年代:2011
時長:100分鐘
語言:英語,法語
評分:8.4
觀看數:61943
來源網:三年在線觀看網
藝術家:演技炸裂喜劇片 我只是想默默地看著你
在和《雨果》以及《我與夢露的一周》共同烘托的一片懷舊氣氛中,《藝術家》不出意外的拿到了奧斯卡主要獎項。與前兩者致敬和記述往事不同,《藝術家》直接以默片的形式力圖將觀眾帶入1920年代中。對于愛電影、了解默片的人來說,這種形式更加有沖擊力,也更加討巧,但若有閃失就會被口誅筆伐。
網上果然有許多被往日情懷感染的贊許聲,也有許多技術流的質疑聲。質疑主要集中在鏡頭和剪輯上。對默片非常熟悉的人,對鏡頭和剪輯的考究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些是他們對默片的定義的一部分。而我這樣相對初級的觀眾對20世紀初的默片應有的鏡頭和剪輯并不敏感,評判這樣一部電影更多的還是看是否提起了一股懷舊情懷。事實上這部默片的講的是關于有聲電影的故事,而不是當年默片常用的劇情。用默片來講有聲電影和默片的沖突,固然是一種討巧的做法,但這種“矛盾”其實也闡明了本片不是要刻板的還原一部1920年代的電影,而是要以默片為外殼來緬懷和致敬那個時代。簡而言之,懷舊而不守舊。
如果認可這一點,那么不僅復古的片頭字幕給力
難得看一部現在還能看到的黑白影片,記得上次看黑白的影片看的還是《羅馬假日》。說錯了,最近也看過一部,是范偉的《不是問題的問題》。好吧,這部應該是少數看的默片,應該是前面半部是默片。
男主有點像格里高利,還是蠻帥的,雖然我自己留不出兩瞥小胡子,所以對能留出的男的還是挺羨慕的。男主是默片時代的當紅辣子雞,幾乎他主演的電影都能大賣。而女主是一個原本是默默無名的nobody,在一次男主的電影公映上不小心碰到了男主,被媒體拍照下來標題成了——誰是最熱辣的女孩。女主也想借這次機會
個人評分7.5,低于imdb的平均分8.1,和豆瓣一個評論看法類似,本品達不到背景默片的水準,和一些經典黑白片也有差距,而劇情也略顯矯情。得到奧斯卡評委的垂青,除了時代(金融危機),大概還和評委平均年齡有關。
默片到有聲片的過渡這個主題,除了那部最大眾化的《雨中曲》,更有深度的是《日落大道》。本片顯然套用了日落的邏輯,但硬插了一個好的結果。最后十分鐘才峰回路轉,最后5分鐘才安排了一個好結果。即便前面鋪墊,也有點用力過猛,拉不回來的感覺。也許結構上兩頭敘敘或者按喜劇處理會更好。
當然不是說本片不好,鏡頭,表演,配樂水平極高。奧獎5個里,個人認為最實至名歸的就是最佳原創配樂,幾近無可挑剔。男主有黑白片巨星的神韻。鏡頭國內尤其該學,國內的電影,即便有畫面,也沒有鏡頭(語言)。沒有臺詞來推動劇情,電影的其他要素就更要突出,有敘事性。配樂,演員表演,表情,肢體語言,當然還有鏡頭語言,剪輯。沒有語言反倒更能看出這些要素的作用。
回想起來,本片能夠成功,甚至能夠成立,男主從頭到尾的精湛表演,神配樂
一句話評論
邁克爾·哈扎納維希烏斯用最大膽的手法,重現了黑白默片,留著小胡子的杜雅爾丹,表演毫無爭議,完全成為了充滿生機和靈性的金·凱利。 ——《費加羅報》
《藝術家》的編劇和導演邁克爾·哈扎納維希烏斯成功制作了一部偉大的電影,它是一部對第七藝術(即電影藝術)滿懷敬意的影片,充滿靈感與熱情,廣受人們的歡迎,敏感而動人。 ——《十字報》
《藝術家》是一部充滿詩意而動人的純音樂劇,盡管沒有臺詞,但它卻在無聲中講述了一個永恒的浪漫故事。 ——《費加羅報》
讓·杜雅爾丹跳起踢踏舞的樣子真讓人無可挑剔,貝熱尼絲·貝喬也從未這么美過。而影片的情懷比它所呈現出來的表象更復雜得多。 ——《Elle》
《藝術家》無論是從情感上還是拍攝技術上都十分優秀,其實導演的天賦在OSS117系列電影中就有所體現了。 ——《新觀察家》
幕后制作
《藝術家》由邁克爾·哈扎納維希烏斯執導,他曾以拍攝惡搞邦德的喜劇OSS117系列知名,其中《OSS117之開羅諜影》還曾在東京電影節上拿到過最佳影片金麒麟獎
前半部分看著很不爽,男主角寧可天天摸摸那只爛狗(雖然很可愛但是因為討厭男主所以順便討厭了)也不和自己的老婆進行哪怕一點點的交流。這種不忠誠的性格目前(2017年9月留)我國的娛樂圈里的很多明星都有,希望他們都像男主前半部分那樣破產。
另外,看完后感:無論你是誰,不跟上時代步伐的話,還是死路一條
藝術家:演技炸裂喜劇片 我只是想默默地看著你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0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