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豆瓣的評論都在說余華老師有趣,但其實之前在《朗讀者》中就已經領略過了,所以對于有些事情便就不覺新鮮了,但對于沒有看過那一期《朗讀者》的觀眾來說,確實是極富談資色彩。
整部電影被分了好幾個片落,有點像我們讀書分章節的情景,之前在賈樟柯電影《三峽好人》中就有類似的。
《三峽好人》這部電影是分為煙,酒,茶,糖這四部分,對比《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后者更加細化,是分為十八個part,分的更細化,分的更細有它的好處,可以更鮮明的表達這一主題,也可能他是先分了這十幾個主題

應該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電影,我倒想稱它為講述的紀錄片,賈導的鏡頭和畫面感依然是記錄片里永遠的亮點,每次那緩緩的鏡頭劃過,沒有什么言語,但又像是說了很多,那種感覺只有他能夠表達的十分精準。
我想當時它作為一個新上的電影放在現代化都市的影院里去播放,大多數人應該耐不下性子去看完的,因為它毫無電影的任何新鮮感。幸好我是在窩家一整天的閑散周末打開了它,想到了一些東西…
電影講述了已故作家馬烽、賈平凹、余華、梁鴻等作家和家鄉的故事,他們重新回到小時候生長的那片土地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海水最后依舊是黃色的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7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