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很痛苦的看完了這部相當“美劇”風格的美劇。無論從畫面顏色,到鏡頭銜接,再到穿插到故事其間的每一個隱含性的霸權傾向,再有就是美國風格的情色文化。
看的真不爽,又是一個塑造英雄的電影,套路基本上每個人都能猜出下一步會出現什么,所以編劇上很失敗。還沒有比起看地道戰和地雷戰起勁。不過一個英雄主義橫行的時代,確實需要這么一部片子,這不是美國人派給全球看的,實拍給自己窩在被窩里面意淫的電影,所以電影會不會被其他國家人們接受與否本無所謂。
有關戰爭,似乎很多人都陷入一個輪回,我們看到戰爭表面的殘酷,卻很難發覺戰爭深處的根源,到底矛盾在哪里糾結,到底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是什么?
不行,這電影太二逼了,不多說了。
查理的故事富有浪漫氣息和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單槍匹馬穿行在歷史的畫幅里支持弱小對抗殘暴。幾乎可以拔到格瓦拉那樣的高度。
但是關于查理的故事,我卻傾向于接受另一種觀點:無名的人在背后做事,而挑選一個平民英雄站在前臺充做門面。事成之后他拿走榮譽接受訪談,而無名的人們繼續做下一件事。
結合以往一己之力對抗xxx的英雄們的實際情況,我覺得這一個也不會偏離太遠。
另外關于阿富汗戰爭,還是有一個觀點要更正:就像死在玻利維亞的切一樣,一場現代化戰爭不是靠游擊隊小打小鬧能搞定的。
游擊隊有英雄主義的浪漫色彩,但是真正的生意總是很嚴肅而又無趣。電影中有旁白描述毒刺導彈和40mm機關炮給蘇聯人造成的損失:那對于一支龐大的軍隊來說其實什么也算不上。
蘇聯的覆滅和阿富汗的戰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是蘇聯老兵們總是忿忿地說他們并沒有輸掉那場戰爭,用某個前特種兵軍官的訪談說,他們不過是“一直壓著一個小個子揍得他鼻青臉腫,卻發現一分錢好處也撈不著所以就走了”
——從解密的文件和數據來看,就戰爭的交換比來看,的確是這樣的。

《查理·威爾森的戰爭》菲利普·塞默·霍夫曼作品,善良的山姆大叔騰云駕霧而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1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