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1 00:36
首映:2014-11-22(日本)
年代:2014
時長:107分鐘
語言:日語
評分:8.7
觀看數:51545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勝者即是正義 2014SP】進步史上的遺骸
我們能夠從分子水平來抗擊癌癥,現在所使用的很多方法,都是祖先做夢都想不到的。梅毒、天花這樣的病,已不再是社會的沉重負擔。我們不能忘記,在前進的道路上,革新者曾經遭受嘲弄和羞辱,病人承受著因醫生的錯誤診治而帶來的痛苦,有時甚至因此而死。但是,若沒有那些敢于挑戰現狀的人,今天的醫療成就便很可能難以實現。——《荒謬醫學論》
個人感覺2014sp要比2013sp更有意思,2013sp有半澤梗,14的有白色巨塔的梗,也很容易讓人想到雅人叔的染血將軍的凱旋和dr倫太郎。堺桑的演技一如既往的好
之前看的原來是2013的特別篇。因為看電視劇的確不是我現在能接受的事,所以就找了2014的來看。
發現依然很精彩。之前看2013的,感覺是思想性,現在看2014的,不僅依然點題:律師不是神,真相只有一個,但是具體如何,最終只能是勝者決定正義(知乎上有人引用了兩個定義,我覺得很有意思。首先古美門律師和真知子的設定,編劇是有考量的,他們最大的不同體現了社會對待什么是公正和正義的兩種態度。古美門律師體現合法期望,真知子律師體現道義應得
“正是一例例的死亡推動了醫學的進步,現代醫療就是尸體堆積而成的。無論是誰,應該都能理解,為了醫學的進步,犧牲在所難免,因為自己也想沾光。可是,當得知犧牲的是自己或自己的家人,馬上就會這么說:‘不是這樣的,為什么我非得遭這種罪,是誰的錯,該怪誰呢,該找誰來負責呢。’我告訴你,要告就去告科學,沒能救活你先生的是現代的科學。”
“那怎么可能?”
“那么,至少不要妨礙那些在瘋狂世界里堅持奮戰的人們。”
第一次看時沒感覺,似乎覺得有些詭辯。看完《白色巨塔》再來看,看到這段竟看哭了。
(又,這里的廣瀨醫生至少說:“用藥的是我,責任在我。”“主治醫師是我,我應該負全責。”而《白色巨塔》里那些備受良心譴責的人還不是把責任都推給財前醫生了?《白色巨塔》的法庭辯論從一開始的醫學討論最后變成了類似人身攻擊,而這里以人身攻擊開始,以醫學討論結束,反正法庭才不可能是澄清事實的地方啊。)
片頭配樂,院長的總巡診,伴著《唐豪瑟》序曲舞動的雙手,人物設定,片尾的“Amazing Grace”,在各種地方向《白色巨塔》致敬
這期SP讓我聯想到了每次不得不做的藥理實驗,每次都想逃避去處置那些經歷過實驗的小動物,覺得“為科學獻身的生命”這樣的標簽貼在他們身上,實在是人類過于主觀又無情的言辭。
但不可否認的是因為他們的犧牲才能夠使醫療、藥物逐漸進步,所以才要提那句被文科課程中被說爛的那句話“凡事都有兩面性”。
因為從第一季開始到現在都沒有評價過李狗孩,所以這里想說一下。
勝利即正義這樣的中文譯名,并不是說勝利者所有的言辭都沒有漏洞,即使這一次也是一樣,“失敗者”的立場和所闡述的觀點也會有很值得認同的地方。
雖然每一話的質量可能參差不齊,但這部劇主要的看點就是讓觀眾看到兩方律師的不通思維角度。
有人可能會覺得律師這個職業重視的是金錢,顛倒是非只要獲得勝利就行了,但是他們在組織辯護的言辭之前,首先要說服的就是他們自己(當然,這里我也只是根據我自己對劇里的律師的理解,現實生活中的律師不在考慮范圍之內)。
對于主角來說重要的是擁有能說服自己且能得到勝利的辯護
“說什么……說什么科學,為了科學就可以殺人嗎?”
“想取得進步就要有所犧牲,這就是科學。”
“那犧牲者又算什么?”
“很不幸。”
“這就完了嗎?”
“只能到這了。”
“活著的人的悲傷該怎么辦?你有想象她是以怎樣的心情走過來的?今后又將以怎樣的心情……”
“死了才有意義。”
“你說什么?”
“死亡是希望。”
“別開玩笑了。”
“正是一例例的死亡實現了醫療的進步,現代醫療就是尸體堆積而成的,無論是誰,應該都能理解,為了醫學的進步,犧牲在所難免,因為自己也想沾光。可是
宏觀上說人人都是為了社會進步的機器,微觀上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念和情感。
最重要的是,你是99%還是1%,這無關能力無關金錢,而是要歸結于虛無縹緲的命運。
99%的人感激涕零,刻意忽視別人曾做過的犧牲,1%的人向上天哀嘆,憑什么是我?憑什么讓我來當進步的階梯?
所以當受到情感支配時,我們會不由自主關注弱者,我們會聆聽失敗者的感受,我們會被孤獨者吸引。而不關注的人會被說成冷血,因為他們違背了情感。
但理性和情感,從來都不是矛盾的啊。
高二時選擇了文科
【勝者即是正義 2014SP】進步史上的遺骸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