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圓數日數月里的期待,看了這部爭議頗大,宣傳力度巨大的《南京!南京!》。我是個很情緒化的人,即使這部電影很一般,我仍然會沉浸其中,感受到憤怒、恐懼、絕望和深深的沉重。
“南京大屠殺”幾乎注定是個無法拍好的題材,但是同題材的影片隨著中國觀眾的欣賞能力與思維能力的不斷變化與提升,正前仆后繼般試圖超越。在陸川的《南京!南京!》中,僅增加了一個日本人的視角、增加了一個“漢奸”的轉變、增加了限制級的強奸寫實,算不得什么超越。這些在平面的加料下繼續述說著“支那”散兵的負隅頑抗和患難與共的民族情懷與國際友誼,一切都是那樣單薄、無力。日本軍國主義的變態和可恨與中華民族危亡中的無助與無力并沒有更深化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
《南京!南京!》是一部不給人帶來希望的影片,從影片一開始就把人引向深深的絕望。。。
從影片開始,當伊田和角川帶著不足六人的日本兵進入大教堂發現大量難民時,面對成百上千的南京難民,少得可憐的日本兵充滿恐慌

完顏,
現在我們可以不看電影本身來討論電影了,乍聽起來很滑稽荒誕的。
但是電影自己已經進入了以“題材”、以“上映的時機”包裝自己的時代,電影的推銷手段跨越電視、報紙、雜志,時間也提前至甚至電影上映的4年以前;更無論“明星”和“作為明星的導演”是電影的一部分的已是不爭的事實。我們說電影——每秒24格的影像和聲響——也說縈繞在電影周圍的文化。
對于“不愿意花錢看這部電影”的事情我還是要抱歉,作為一個對自己說出的話負責的影評人這是不應該的,但是錢包和我生活在這個文化上下文中培養的本能說:“憑什么?!”
所以這篇文章有極大的偏見。并且缺乏對影片和導演的極大善意——坐享票房收入和民族英雄般崇拜的導演不需要我的善意。
--------進入歷史的分界線----------------
給“南京”這個地名冠以感嘆號“!”,不必說指的是1937年那個歷史事件。
從來沒有受過研究歷史的專業訓練,但是我們把歷史事件入戲大致有兩種做法:演義型,我們說春秋戰國(《墨攻》),說三國的故事(《赤壁》);另一種則是無法輕松地去“戲說”的內容

“南京!南京!”震撼!情感表達很不到位-PS:烽火戲諸侯,娛樂至極的后果,亡國。現在的一部分年輕人,傳統思想都忘得一干二凈了吧 資本以及利益至上的思想充滿了腦袋可不行!!!給評分不看表達的思想是否端正 只看個人喜好??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0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