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1 14:27
首映:2013-07-31(中國大陸) / 2013-07-12(美國)
年代:2013
時長:131分鐘
語言:英語,日語,粵語,漢
評分:7.7
觀看數:79432
熱播指數:5323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環太平洋》關于本片的吐槽和一點點劇作教學
常州建造,三人駕駛,鈦合金裝甲,但是就TM出來打了個醬油啊!不過相比較于日本的“探戈狼”,中國的“赤紅暴風”也算是稍微表現了一下。。。“赤紅暴風”的意圖大概是為了凸顯出中國人多、錢多、高端技術過硬和強調團隊合作的特點。我本以為第三條胳膊會在胸前或背后,誰知道和第二條胳膊在一邊。。。請問這種設計有何意義,這兩條胳膊完全就是相互掣肘。。。而且好像除了“危險流浪者”以外別的機甲都沒有彈射逃生裝置。
導演也說這是圓了自己的“東瀛夢”,所以這片子里日本元素肯定很多。怪獸的命名不是“monster”而是“kaiju”,這完全就是日文音譯。
片子里的香港類似一個“自由港”,不過其實我更好奇為什么不選更合適的新加坡。香港就算“自由”,背后也肯定是中國的支持。所以這片子最后是諷刺西方世界愚蠢么?寧可去修墻也不知道進攻?
內地成“爛片回收站”? 好萊塢得感謝中國市場
2013-08-22 08:06:38 來源: 東方網
...............
投資1.8億美元(約11.02億元人民幣)的科幻片《環太平洋》于7月12日在北美上映。首周取得3830萬美元(約2.345億元人民幣)的票房,屈居北美票房榜第三。而上映第二周,該片票房暴跌57.2%,雖然在類型片粉絲群體中的口碑優秀,但是顯然非粉絲并不買賬,普通觀眾的冷淡最終導致《環太平洋》公映10天,北美票房僅進賬6823萬美元(約4.178億元人民幣),離收回成本還路途遙遠。
不過出品方華納兄弟不急不躁,該片主要票房依賴海外市場,他們甚至將最大市場鎖定為7月31日公映的中國和8月9日上映的日本市場。《好萊塢報道者》認為:“且不說影片中包含的亞洲元素,單是亞洲觀眾對3D大片的熱愛就已經預示著影片可觀的亞洲票房。依照好萊塢近年來的經驗,保住了亞洲的中國和日本兩個票倉,全球票房肯定能賺得盆滿缽滿。”
該片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如預期般一樣,自7月31日內地上映以來,取得了首日票房5000多萬元、兩天破億元、四天破2億元、五天近3億元的高票房
首先,說我短評里提到的,環太平洋至少抄襲了四部名片:1.變形金剛(大型仿真機器人)、2.鋼鐵俠(人體操控)、3.洛杉磯之戰(通感)、4.奧特曼(對,你沒看錯,當你看到片里那大閘蟹般的怪獸造型,還能說啥) ,抄襲是看完這個片子給人的第一感覺。
接著我說說劇情,這部片子的劇情我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無力吐槽!多說一個字都是對觀眾的侮辱。你能告訴我那個時空缺口為什么可以被核彈炸掉嗎(時空隧道貌似不是物理存在吧)?>_< 如果可以被核彈炸掉為什么不直接發射個核彈直接解決?最后硬是生編了理由這個什么缺口還有識別功能,能識別怪物所以只能和怪物一起時才能通過?(從來沒聽說過時空隧道、蟲洞還有這功能,尼瑪這是打電子游戲么)就算有識別功能吧,那難道綁著個怪物就能一起通過了這特么還叫識別嗎...T T
演員的表演給人就一個感覺,裝的有點過了。戴一個頭盔至于連叫都叫不醒了么。到處充斥了令人反胃的臺詞,暫且不說那"天馬流星拳!"、"準備亮劍!"(到這我都直接給跪了,不,是吐了),整個片子的臺詞就給人感覺像是生造出來的而和劇情沒半點關系
本人學機械,機油學材料,我倆手拉手一起看了這部片子,看完非常感動,因為這是我看過的最貼近現代科學的一部科幻片了
首先,它的動力裝置和發動機是先進科技就可以生產出來的!這個構造在現今科技的情況下通過多國合作是肯定可以研發出來的,其次雙人駕駛分擔精神壓力這一點也是一個創新,以往的科幻都是創造新人類之類的這在現在科技來講是不太現實的事。從機械的角度來說,機器人的運動方式非常簡單,并不靈活,就是現在機械人大賽用的機器人的放大版。然后就是武器問題,武器也是先進科技可以誕生的,雖然機器人的“手里劍”很挫但是由于短小重量輕,大大減少了材料的負荷,也可以行的通,一個激光炮一個導彈也可以行的通。同比高達和福音戰士這種絕對造不出來的東西是一個大大的進步。
唯一比較明顯的缺陷就是由于機器人體重過大,材料各種負荷過大,先進材料最發達的德國日本美國也達不到要求,尤其是軸的制作,絕對沒戲。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未來100年內絕對能造出來的東西,片子為了圖省事選一個2020年完全可以不追究了。但是居然加上了中國
《環太平洋》關于本片的吐槽和一點點劇作教學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