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2 16:27
首映:2016-08-18(奈良電影節) / 2017-02-25(日本)
年代:2016
時長:97分鐘
語言:日語
評分:7.6
觀看數:73587
來源網:三年在線觀看網
【真白之戀】喜歡這部電影,不是感動
影片的結尾仿佛就是開頭,一樣的場景一樣的臺詞,只是真白不一樣的心情,似乎是看開。唯一一首帶歌詞的背景音樂,真的是好聽好美。
這樣的愛情,經過,留下最深的腳印。真白是勇敢的,她敢于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想和油井去看日出,去東京,雖然從頭到尾都沒有說出喜歡或者愛,但是我相信,作為觀者的我們肯定感受到了。
當真白被哥哥帶回來靠在媽媽肩上時,哭著說怎么才能成為正常人,那一刻我真的淚目,真白那種無力的感覺真的心疼。
最后的送別,真白聲嘶力竭地說拜拜,像是在和油井告別
可笑的是,往往是家人讓你意識到自己有缺陷。家人的關愛一次次地提醒真白,她是個有障礙的人,她不是正常人。
其實有認知障礙的人活得更像是一個真人。真白智力上并沒有缺陷,她只是社交障礙,而社交,仔細想想,其實就是在自己的真人上戴上一個面具,學會阿諛奉承,爾虞我詐。那么,不擁有社交能力又如何呢?是誰有病?
油井也與世俗格格不入,他只想拍出好的照片,所以他的拍照技術高超,所以他沒有認為真白有病。
兩個這么純粹的人理應相愛。
“喜歡一個人,很痛苦是吧
“我本來想和你一起看日出的。”
“明天你有什么想去的地方嗎?”
“想去的地方?”
“哪里都行,你想拍照也可以一起去,買東西也可以,有想去的地方嗎?”
“東京,我想去東京。”
我大抵這輩子是沒運氣遇見這樣的表白的,實在說很是羨慕。
又或者是日本人的方式比較含蓄?有段時間流行說“今晚的月色真美”。
講起來大概有人覺得最理想的結局應該是男主又回到了鎮上。其實我也希望這樣。不過現實里應該很難。
對話的后面是:
“東京不行。”
“因為我有殘疾嗎?如果我是正常人就會帶我去了嗎?”
這是最好的結局,也是最真實的結局。
當看到真白登上立山,用相機拍下日出,隱約知道這可能就是結局了,盡管內心在偷偷期待和猜想導演會不會最后給大家一個美好的結局,像大多數同類型電影那樣,雖然不現實,但還是以男女主角美好的相守為結局,給觀眾一顆獨立于現實之外的糖。
但它沒有。
電影中有幾個片段讓我印象深刻:
當真白用被子蒙住頭,哭著說:“我爽約了。我再也見不到他了。”
當堂姐在門口大聲質問真白的父親:“就因為生下來有殘疾,所以就不可以有喜歡的人
整部片是在白雪皚皚的富山縣中拍攝完成的,說故事情節是一首冬日戀歌完全不為過(也算是佳能和富山旅游局的宣傳片吧)。影片的女主真白雖然智力有缺陷,但這一點也不妨礙她擁有正常人的情感,相信任何一個情竇初開的小姑娘遇見了這樣一位有才有顏暖心大叔也都會情竇初開。故事最虐心的其實是父親的過度保護與自由戀愛相矛盾的場景,女主精湛的演技將這種被棒打鴛鴦的苦痛表現的淋漓盡致,見者無不動容。親情也好,愛情也罷,都是人間至情,而使它們產生沖突的是可怕的是偏見
典型日本純愛電影,典型到平淡至極且毫無亮點。
影片主要講一個智障女孩勇敢追求愛的故事。但同樣是表現殘疾的愛的題材,這部片顯然要比《那年夏天,寧靜的海》差了不止三個檔次。電影中的女孩除了眼神有些呆滯根本沒有任何智商缺陷的表現。可以為了跟男友約會說謊騙家里人,被阻止約會的時候懂得發泄,用絕食相逼,甚至還會離家出走,這不是完完全全一個正常人的感情思維邏輯嗎?導演為了制造劇情沖突生生把一個正常女孩設定為智障實在是牽強附會,無法理解
【真白之戀】喜歡這部電影,不是感動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3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