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3 03:36
首映:2019-05-20(中國大陸)
年代:2019
時長:50分鐘
集數:5集
連載:更新至11集
評分:7.6
觀看數:46304
來源網:三年影院
風靡耀眼的紀錄片片 《城市24小時》記載“有血有肉”的城市全貌
央視紀錄頻道攜5集系列紀錄片《城市24小時》(第一季)亮相,影片以24小時為刻度,以鄭州為起點,從0點到24點,從城市里彌漫著的柴米油鹽的煙火氣,到每個抵達這里的人們的希望和夢想,從四面八方的鐵路交匯,到歷史與未來的時間相遇……
整個片子溫暖平實,但又把思考和感慨融入到每個細節里。
從鐵路符號看鄭州全貌 以小見大望向遠方
對于鄭州,《城市24小時》以“鐵路”這一典型的符號濃縮了鄭州的城市氣質:“也許你沒有到過這里,但可能明天就會路過。”而如何體現中原十字路口的交通樞紐地位
看了些排名靠前的熱評,都是批評,主要問題是“外地人角度”,怎么理解一座城市。
角度問題,每個人的生活環境成長環境不一樣,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那些能夠達成共識的城市元素,卻往往讓人覺得不夠本地視角。這其實就是城市題材紀錄片優劣的最大分歧。
沒有人能夠完完全全的描述一座城,如果可以,那只能去采訪城市里的每一個人,那不是紀錄片,那是治安監控!
即使不是一個城市規劃局的總規劃師,你去評價一座城,也會有人站出來指責,你不接地氣,你不了解這座城,因為你肯定不了解批評者的胡同或者樓道
一直想說,通過紀錄片或者其他形式來了解其他人的生活。
《城市24小時》五集,先看了第一集鄭州和第五集廈門,提到這兩個城市你就會想到的東西。
提到鄭州就是“火車拉來的城市”,對于鄭州,相隔太遠,幾乎是跳著看:把省會拉給鄭州的火車,鐵路人、還有胡辣湯、面、豫劇、富士康等,對于北方省和城市沒有太多好感,總感覺活力不足,而最新的城市綜合實力排名中,碩果僅存的北方城市北京和天津,也是顯現了這點。
第二集從廈門開始看,雖說廈門城市不大,可名聲不錯,加之同省,畫面一開,活力鋪面而來
看完才知道:1.深圳為什么不堵車,三分之一的人坐地鐵,不想浪費時間在堵車上,時間就是效率。2.深圳有16萬金融從業者,367家上市公司,總市值10萬億元;2018年深圳GDP就超過了香港,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3.龍華有個全國最大人才市場三和人才市場,餓了么騎手月薪5000-10000。4.深圳是中國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5.皮蛋瘦肉粥是點單最高的菜品,每一單外賣成本比全國平均價格貴五元。6.南山是因為這里有陸地上最南的山。7.中國每4件專利申請中就有一件來自南山。8.深圳有1438個城中村,占深圳總面積1/6
城市24小時,拍武漢拍得很差勁。
開篇談過早的解說詞從公眾號里抄的就算了,地標建筑黃鶴樓講都不講,武漢大學這么有文化有歷史有內涵的武漢名片,也講得很敷衍,就只把櫻花和老齋舍,插在光谷的創業潮里一帶而過。
鏡頭語言也很差勁,就感覺整個武漢很浮躁:堵車堵得毫無特色,不知道為啥要講;漢口、武昌、漢陽的介紹,沒一個區域的人聽了能開心;特別是光谷部分,拍出來就是一個大工地,說起來遍地大學生,鏡頭里全部是毫無特色、毫無生氣的人群。
據說故意挑的犄角旮旯拍的,可犄角旮旯也有美啊
風靡耀眼的紀錄片片 《城市24小時》記載“有血有肉”的城市全貌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6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