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說著一個“回家”的故事,不過在我看來是一個中年危機。
小夫妻倆男的開著水煎包鋪,女的在房屋中介工作,兩個人還要照顧老人照顧小孩。老人生病生活無法自理,小孩一直說著關于自己前世記憶的事情,說要去找以前的媽媽。水煎包鋪子看起來也生意不那么好,房屋中介工作也不那么順利。再試想,影片里描述的需要照顧的老人還好只是一位。
影片很多地方的處理很有意思。我不明白為什么很多人說這部拍得不好。我懂,沒有那些大片那么精彩,但是這就是生活。男主的生日那段,37歲的生日,和家人一起慶祝

1、上岸的魚(2017)感覺是一幢毛胚屋,雖骨幹架構明確,但是沒有打磨透,情節也未能混融一體。
2、骨幹明確是因為扣緊「家」的主題,甚至設定女主角的行業是房屋仲介。至於沒有打磨透,比如說老父親中風只有「衰老」作為跡象,此外無他,這比起愛慕(Amour,2012)中女主角的中風有前一天的闖空門作為刺激,夜中不能寐作為過度,然後順理成章才會病發,上岸的魚一片可說是簡陋得多。中風的老父在車上失禁,非得要從兒子口中問副駕的妻子「是不是踩到大便」這樣俗氣的語言來明示。警局幹員也顯得不諳人事

上岸的魚,回不去的家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6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