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08 10:29
首映:1971
年代:1971
時長:161 分鐘
語言:北印度語
評分:8.0
觀看數:5469
來源網:三年網
大篷車——不容被忘記的喜劇之愛
懷著一腔激情去看,那些令人心醉的歌舞片段,始終那般過癮。
然而,這不是一部歡樂的片子。不僅因為最后尼莎的犧牲,更因為故事的背景,就是放在了蘇尼達逃離追殺之上的。
主人公一直在為了保住性命,才遇見了男主角,之后的一系列故事情節無不圍繞著它而展開。籠罩在沉重的陰影之下,波西米亞民族的隨遇即安個性予以體現,幽默詼諧,仿佛沉重可以暫且一笑而過。
最喜的還是那段《啼笑皆非》,帶有些冷幽默的色彩,異常搞笑。那是不得不應付的歌舞選段,男女主角的苦笑證實著這一點,如此荒誕不經,將無奈的痛苦活生生地只為博得他人一笑。
人生短暫,無論如何度過,結局都是一樣。而小人物苦中作樂,面對那些無可擺脫的命運,也唯是如此淡然罷了。
最近狂收名片,看到飽,看到撐……,無論是世界級大師的吸分名作,還是世界角落里脫俗的偏鋒大作,令我感受最鮮明的的是東西方拍攝觀念的置換。徐克老師胡金銓四五年雕琢一部電影,但卻換回全世界的致敬和仰慕,黑澤明、小林一樹等諸如此等的精神復活在了歐美,而好萊塢月月高產的堆山庸品,這曾經被翻頁的時光現在卻是中國如今的概況。
現在的影迷已經被吊高了口味,對于過往的精致和純粹,乃至淳樸、無華已經不以為然,甚至還會冷嘲熱諷。但名作的背后往往洋溢的卻是復古的勤者精神,大部分的歐美大作大都經過了貌似笨拙的雕琢和極其不商業的積淀!而國內的視覺盛宴始終不能掩蓋幕后的蒼白和輕浮!
《大篷車》其實是澆在浮沉霧霾上的一場大雨,無腦?弱智影片?手法笨拙原始?那我們這“能不夠”的新時代中國·影片又如何有腦?超智商?手法靈動前衛?
影片是最早撼動國人的印度電影代表作,盡管后來引進的印度片子也不少,但因為這過于高的起點,使后來遲到的印度影片再難掀波瀾,無法超越大篷車的影響了。其實縱觀現代的印度影片
大篷車——不容被忘記的喜劇之愛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5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