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2 00:15
首映:2011-04-06(埃及) / 2011-09-16(美國)
年代:2011
時長:91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7.3
觀看數:55667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悸動的心】從《兩小無猜》到《不得安寧》
死亡倒計時是一首寧靜的小詩
for movie《restless》(中譯:悸動的心)
他右上角的頭發幾乎都勻不過來 常常翹著 有棱有角的帥氣但掩蓋不了 心理年齡的稚氣
她叫安娜貝拉 利利索索的淺色短發 安靜 好看 眼神里住著一千個孩童的故事
水鳥 巧克力豆 赤腳昆蟲 萬圣節派對 達爾文
但是上帝早就在她背后 駐簽好了 倒計時的伏筆
男孩跟女孩在葬禮上認識
她幫被抓包的伊諾解圍 這樣的相識簡直讓人不得不想到《搏擊俱樂部》里的橋段
但與之相反 這里是永別的開始
電影的開始 伴隨輕巧的電子樂 簡直就像夏天的開始
和風啊 海灘啊 蜻蜓啊 水鳥啊 所有輕松的東西都合在一起的那種愉快
誰知道面對到劇終有一道門會輕輕關上
格斯-范-桑特
老范好像把這首小詩抹得像塊黑森林蛋糕
男孩和女孩之間的友情和愛情來的松軟可口 相處的輕松甜蜜
一起過萬圣節 穿日本和服參加派對
去大槐樹下度過一下午 安娜在寫生鳥兒 伊諾在草叢里抓天牛
在湖邊 伊諾帶她一起和他的“鬼魂朋友”聊天
一起去打羽毛球
好似甜蜜膠著
如果說看電影要有代入感,那你想為自己挑選哪個角色?
在《Restless》里,我想我不會是女主角,皮膚白白手腳長長的,執著地喜歡著水鳥,想知道自己到底還剩多少壽命。
我也不能成為男主角,喜歡用粉筆畫出自己身體的輪廓,弄出好像事故現場一樣的線條;拿錘子打碎父母的墓碑,悲傷而又憤怒地問他們為什么要丟下他。
我想我只能是男主角身邊的那個鬼魂。每天和男主角一起拿石頭扔火車,一次次地在游戲中取勝于男主角,在偶爾聽到“長崎”之后,默默地坐在浴缸里,梳理自己在人世的那些回憶。我身上永遠穿著戰爭時的制服,上面是被濃煙,彈孔,血跡弄出的破舊感。我站在鮮活的世界里,我的人就像我的衣服一樣和這世界格格不入。
或者我甚至連他也不是,我只是另外一個不知名的鬼魂。我飄蕩在這個世界上,因為年代久遠,我已經逐漸忘記自己塵世的記憶,又或許即使我想起來,我曾經確實擁有的人生也像現在一樣是虛無而又不值得回憶的,我活著時無法用力抓緊我生活的土地,就像現在我孤獨地飄蕩在空氣里,也抓不住一個可以和我聊天的少年。我在畫面里
雖然影片無所不在的表述著生命的脆弱,死亡的證據。但是通過兩個氣質特別的年輕人以及他們所做的一件件充滿創造力的事,透露出面對生命自然的態度和面對死亡平靜的氣息。
伊諾父母雙亡,輟學的他面對孤獨他不僅虛構出一個與自己對話的鬼魂,更時常出現在陌生人的葬禮;在葬禮上他認識了安娜貝爾,一個罹患癌癥的女孩,她喜歡研究鳥類和昆蟲。
隨著他倆的頻繁接觸,迸發的不僅是愛情,還有內心世界的交融互補。他們間從未看到過眼淚,更多的是一起的各種小歡樂,一種發自內心的幸福感。唯一遺憾的是雖然結局的處理還不錯,但影片后三分之一的走向難以逃脫俗套,可能當一切真正來臨時,沒人能真正全然接受。
格斯·范·桑特 Gus Van Sant特別擅于塑造表象離經叛道,內心卻異常純靜的人物,雖然可能算他最少沖擊感的影片,但是通過淡化技法、突出重點場景,加上對年輕演員的信任,影片還是一如既往的充滿氣場。
我進入主會場,來到著名的巴贊放映廳,排隊等待《Restless》的最后一場放映。我整整提早了兩個小時前來排隊,終于不符有心人,成功進入,并且坐到了最為舒適的座位。坐在我旁邊的是一個上了年紀的女人,我假裝借她Marche du Film的宣傳冊閱讀而打開話匣子。原來她是法國電視臺的主攻紀錄片的記者。碰巧昨晚我在酒店里面看電視(來巴黎大半年都沒怎么看電視的我居然昨晚抽筋看起電視來)剛好看到法國電視臺的紀錄片《68》,而讓我這種明顯搭訕的行為顯得沒有那么明顯。我們一直在有的沒的地聊,直到影片開始。
Gus Van Sant的這部影片從第一個畫面開始就充滿了他的氣息。用后來在每天免費發放的美國《綜藝》雜志戛納特刊的影評上的話來說,“這畫面就仿佛就像把35毫米膠片在蜂蜜浸泡過一樣”。兩個很特別的角色,很不現實,但是很惹人喜愛,也因此在結尾讓觀眾失去她之極感覺到如此惋惜,又因為他的巧妙處理而感到一絲安慰。
【悸動的心】從《兩小無猜》到《不得安寧》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6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