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25 22:08
首映:2015-02-10(柏林電影節) / 2015-06-04(俄羅斯)
年代:2015
時長:138分鐘
語言:俄語
評分:7.1
觀看數:30084
來源網:三年片大全網
《電子云層下》濃濃的賽博朋克,想要表達什么?
第16屆#法羅島電影節#無人知曉單元第3個放映日為大家帶來《電子云層下》,下面請看河畔各色人們與雕塑與燈管共舞的評價了!
曲有誤:
欣賞不來。
趙小毯:
這個敘事能力,救命。
Xavier-耐觀影:
無聊卻又沒到讓你退場的程度,反正很別扭的一部片。
歐.尹:
看得煩躁,實在是不太明白導演在干什么,連攝影都不好看。
熱可可加鹽:
建議把開頭塞尚的quote換成“對俄羅斯文化史沒有足夠了解的請自覺繞過此片”。
果樹:
只能說是很獨特的一部電影,灰蒙的色調在視覺上蠻有感覺
一位想與自己親手建造設計大樓一同自焚的建筑師,因為手中的火柴受了潮而無法如愿。這就好比在電子云層之下的俄羅斯當下社會,背負著沉重的歷史及在時代陰影籠罩之下的人們對現實生活充滿了迷茫、惶恐和不安,與此同時對未來充滿著彷徨悲觀的夾層狀態讓人感到悲憫。結尾稍感倉促,雖然試圖想要尋找新的生活,但新生活又如何開啟?濃濃的賽博朋克,絕望至死的氣息,極其痛苦的觀影體驗。
1、電影電子雲(Под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ми облаками,2015)像是好幾道哲學命題和辯證。
2、一個人、一個國人或者一個國家,要拋開其歷史與文化是危險的舉動。如國史大綱開書所寫:「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以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即視本國已往歷史為無一點有價值,亦無一處足以使彼滿意),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此乃一種淺薄狂妄的進化觀),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於古人(此乃一種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譴)
第65屆柏林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
泛東歐地域的電影多以隱喻集權統治的母題為主,其中往往借由超現實、荒誕、形式主義、構建偽烏托邦來表達。《電子云層下》也是這樣一部拒絕文本表述的電影,利用象征性的影像展現碎片式的符號,信息量很大也很散亂,其中可以挖掘一些可見的意向。
1、《美國眾神》&《安珀志》
[img=1:C][/img]
[img=2:C][/img]
尼爾·蓋曼和澤拉茲尼都是大名鼎鼎科幻小說家。尼爾·蓋曼憑《美國眾神》雙獲雨果獎、星云獎,書中的主角遇見了北歐、埃及、斯拉夫神話中的眾神,神們以普通人的姿態出現,同時也受到電視之神、信用卡之神、汽車之神等現代化神格的沖擊。澤拉茲尼的《安珀志》中設定了宇宙間只有一個實體:安珀,其他世界都是實體投射的影子,其中也包括地球。
《電子云層下》中出現了云層中類似LED投射的廣告。面對體制變革后的俄羅斯、經濟全球化(片中出現了旅游的中國人、日本企業),就像科幻小說中提到的后現代迷失的社會、虛無投射的影子世界。
2、迦太基古城遺址
[img=3:C][/img]
“迦太基”在腓尼基語中意為“新的城市”
我們到達了未來,可是我們止步不前。
這是蒼涼的2017年,近未來末世廢土。
天空中電子云層廣告詞下,所有人都會流鼻血。
這是俄羅斯那時的模樣。一個民族在蹣跚前行,曾經的嘗試被放棄,所有的前景都淪為虛無。世界已被切割解構,共產主義和現代化正同時將我們吞噬。
一 溝通無能。
聽不懂語言的異鄉移民,大雪,塑料袋,壞了的錄音機。
謀殺,反謀殺,卻依然是謀殺。
說話和靈魂,失語如同失去自我存在。
二 自我定位無能。
屋內如室外般蒼白疏離。
時好時壞的機器人,對電子時代的始終不信任。
死去的馬和廢棄的,復雜的,空想的未來建筑。
空曠平地上突兀而一模一樣的傘狀物體。
兩個太陽下悲傷的雕像,無趣但必要的政治介入:在列寧頭上倒立。
繼承了大而無當的財產,也背負了父輩的罪惡。一個人就是俄羅斯,蘇聯之后的繼承者。
也是離不開的櫻桃園。
三 回憶無能。
同樣的夢。蘇聯解體的錄音。夢回青春時代。
舞臺群戲般的人臉轉移閃現。機器人的步伐和僵硬的靈魂。
逐漸開始看出野心,一個國家的崩塌,一個民族的無所適從
《電子云層下》濃濃的賽博朋克,想要表達什么?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5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