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電影沒有歌舞,走的是溫情路線。一個丈夫出軌的女人,一個即將退休的老男人。兩個完全沒有交集的人因為印度的午餐盒系統(孟買系統)而相遇。女人想要留住丈夫的胃而拯救自己的婚姻,快遞把女主的午餐盒陰差陽錯的送到了男主手中。由此兩人開展的一系列曖昧情愫。
印象深刻的一個鏡頭是:每次女人跟樓上阿姨說話的時候都是一臉的嬌羞,就像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兩人因為午餐盒而相遇,帶著彼此欣賞的紙條而暗生情愫。漸漸燃起的火花使兩個人相互靠攏。終于到了要見面的時刻

開篇, 女主對著女兒嘮叨:不可以在大樹下玩,水坑玩,不可以這個那個....小姑娘左耳進右耳出,小姑娘扎著兩辮子還有倆蝴蝶結,蹦蹦跳跳出門上學了
坑洼馬路行人自行車大潮擁堵,擦皮鞋的,支個小小攤賣幾包香煙支持賒賬,跟我們的生活場景(尤其前些年的中國),看到這里會心一笑。一開始我看不明白這送飯是咋回事,難道不是丈夫或者女兒在上班時候帶走的?特寫一個印度人騎車挨家接走飯盒,又坐上火車,然后再自行車去到公司“寫字樓”派送各種飯盒。原來是專做飯盒快遞的,人口太多的國家,總有些有趣的行業。
男主有那么幾句話也有意思:我妻子死了,裝進了一個棺材。有時候我也想躺進棺材,但生活給了我一個垂直的,畫面一切,他日復一日站在火車上.。男主還有個同事,聒噪夸張,很“阿三”
可惜整個片子三觀不合,一個寂寞主婦發現快遞送錯了該給丈夫飯盒,好奇又享受飯盒被人吃的一干二凈(丈夫總是不怎么吃她的餐盒),在接下來的飯盒里,兩人通過字條互相“了解”。娘家父親重病,母親發愁醫療費女主無能為力,女主又發現丈夫衣服上有女人的香味

剛問過一個印度人,他說孟買是個很大的城市,人們去上班往往要橫跨三四十公里到office,所以要起得很早,老婆頂多幫他準備個早茶什么的,然后wife會用一上午時間準備午餐。
印度人認為食物當天準備的才好,不喜歡隔夜食物,當然也有人前天晚上做好,然后放在冰箱里第二天帶著,但那種卷餅隔夜就囊了不好吃了。
這印度經理也覺得直接用煤氣火烤餅沒什么,他媽和他老婆都這么干。補充一句,印度停電是家常便飯,少數富人有發電機,很多數家庭家里根本不用冰箱。

如果不被送錯的午餐盒打出漣漪,男主應該不會感受到自己是個孤獨的老人。
如果辛苦烹飪出的午餐不被送錯,女主也不會同情自己已經被婚姻孤立了這么久。
“坐了錯的火車卻到達對的地方”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一開始沒有覺察出自己的樣子和位置。
按照自己想象的樣子往前走,日復一日,漸漸忽略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老態和自己原本面對音樂、藝術和文字的敏感。
應該感謝錯誤,也應該感謝敏感,那些使你痛苦不已又寢食難安的東西,才是你活著的證據。
“我今天下午就要坐火車去不丹。是寫信告訴你,或者,只是把這些話寫下來,幾年后再慢慢品味?我在某時某地聽過一句話,錯誤的火車,總會將你載到正確車站。”

【午餐盒】精益的愛情片 錯誤的列車也能引導你走向正途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4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