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影片給我的感覺很壓抑 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真的太不容易 想要日子往上走 付出了很多努力 但生活中倒霉的事情就是會接踵著而來 讓人沒有喘息的機會
看到這個家庭的兒子 一直闖禍的時候 我很生氣 覺得爸爸媽媽為了這個家庭那么努力的付出 為什么不能聽話點 但看到最后 我明白了他 他只是想讓家庭回歸以前的生活 他只是在用他的方式在反抗 在他爸爸受傷后 他主動來關心他爸爸 這時候 覺得這個小男孩挺不錯的

事實上,你我每個人,或許都在生活中經歷過一個肯·洛奇式的時刻。《我是布萊克》中,患有心臟病的布萊克在墻上噴上姓名的倔強背影;《小孩與鷹》里,孤獨的的比利吐露對教育系統社會現狀的不滿不解……主人公們的每一個發泄舉動,也在替觀眾完成對于生活的吶喊與追問。
或許,對于肯·洛奇的作品而言,時間就是最好的濾鏡。若干年過去后,當我們回首這位“斗士”的種種作品,一定會感謝他記錄下了半個世紀以來,這些終將被邊緣化的小人物們的辛酸掙扎與苦中作樂。

《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向現實主義大師肯.洛克致敬。《駱駝祥子》的黃包車,《偷自行車的人》的自行車,到本片的運貨車,充滿人文關懷的大師星火傳承,目光關注著最底層的人們。
英國的勞工問題源遠流長。從工業革命開始后相當長一段時間英國工人的艱難處境,再到1920延續到二戰的整整一代人遭遇到的嚴重失業,再到新平臺經濟形態下的新型剝削。
巧合并不只是巧合,而是底層的現實。即使在我的老家,南方最富庶地區的鄉村,一件不幸的事情落在一個家庭,往往會引發其他不好的事

社會底層的一家人,丈夫開車送快遞,超負荷工作,想著貸款買房居有定所,很少有時間與家人一起,承受著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妻子做上門護工,護理孤寡老人和殘疾人,一天干十幾個小時,沒車坐公交,還要自己負擔交通費用。兒子經常逃學,在外涂鴉,后來發展到和同學打架,小偷小摸。女兒年齡尚小,天真爛漫。夫婦倆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還要處理兒子的一大堆爛事,丈夫因此停工失去該有的收入,還被公司罰錢,和兒子發生沖突,家庭一度處于崩潰邊緣。肯·洛奇的鏡頭始終對準了在底層掙扎的人們
“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這部英國巨匠肯·洛奇為社會底層吶喊的新作,讓我背脊發涼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