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奧斯威辛集中營 想說不是所有事情可以用玩笑的形式演繹的 太過痛苦的非人的東西就不要這樣了 并不諷刺 反而非常尷尬和膚淺
一切都是美國好萊塢式的演繹 猶太人是美國人 兒子媽媽是美國人 德國人也是美國人 從頭到尾我覺得尷尬難看極了 玩笑極度不合時宜
整部電影猶如麥當勞 標準化的美國梗 有笑點 毫無營養
和美麗世界以及無主之作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 就不要benchmark了

這部電影看了兩次,第二次看的時候,不是覺得第一遍好看,又特意找來看,而是喜歡這個名字,第二次看的時候,根本沒意識到自己之前看過它,只是喬喬這個名字,讓我
想到了之前的一個穿書同人文,講惡人的。
說實話,第二次看,仍然很好看。
很喜歡小喬喬的幻想,因為我內心也有很多小劇場,也會幻想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而我和他不同的是,他的幻想是自己的信念,以及向上的精神。他內心對希特勒的崇拜,前期是色彩鮮明的,是由希特勒為主導的,后來他發現了他媽媽(寡姐)保護的猶太人

很難不聯想到《美麗人生》和《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二戰背景下那些懵懂的兒童。
《美麗人生》里,猶太父親為了保護兒子的幼小心靈,把戰爭演繹成一場游戲。《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里,德國小男孩始終以為他穿條紋睡衣的好朋友在農場里快樂地生活。《喬喬的異想世界》里,喬喬有個假想出來的好朋友,希特勒。
三部反戰電影的最后,都是死亡。保護孩子心靈的猶太父親被納粹殺死,德國小男孩陰差陽錯下被送進了毒氣室,反戰的德國母親被納粹吊死。三部電影放到一起看,就是對納粹無情的嘲諷

戰爭狂熱這種“疾病”,不管是孩子還是成人,都會患上。戰爭初期,所有人都陷入一場狂歡里,戰爭來到末期,所有人都只能痛苦地痊愈。
只是這一切,從一個孩子的視角來看,更顯殘忍。十歲的Jojo什么都不懂,一心只想著追隨帝國,甚至還腦補了一個幽默的希特勒。隨著戰爭將近結束,希特勒的形象發生了變化,這也是Jojo在慢慢認清這場戰爭的本質。
我從來還沒想過,還可以用一個喜劇的方式去解構一場戰爭,如果說jojo只是單純的狂熱,那么K上尉就是對帝國幻滅之后的苦中作樂。擁有異想世界的jojo只是還幸運

【喬喬的異想世界】2019年,She is my butterfly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