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09 13:14
首映:1987-10-04(東京國際電影節) / 1987-10-23(意大利)
年代:1987
時長:163分鐘 / 21
語言:英語,漢語普通話,日
評分:9.3
觀看數:41152
熱播指數:2089
來源網:三年免費觀看
再看《末代皇帝》時注意到的十個細節
在觀看過一系列施特拉羅擔當攝影師的作品后,我認為施特拉羅在其絕大多數影片中對色彩的應用都有其強烈的目的性和情感性的,這由攝影師的藝術特性所決定并給影片增色不少。《末代皇帝》是施特拉羅作為攝影師第3次獲得奧斯卡攝影獎,影片中的色彩應用保持了施特拉羅的一貫風格,值得仔細分析。
1.色彩與敘事結構
《末代皇帝》采用嵌套式的雙時空結構,主要線索以溥儀的回憶時空為主,現實時空交錯穿插于其中,將溥儀的不同時代的生活結構在一起。對于雙時空結構的處理,一般會將兩個時空賦予不同的色彩以視區別,色彩的挑選取決于影片的時代背景的特殊標志或導演對敘述時代的主觀情感意圖。通常我們看到影片可能采用單一色調表現歷史而在現實時空使用真實的色彩。像《辛德勒的名單》中使用黑色表現歷史(然這主要是導演意圖突出那短歷史的黑暗有關),同時常用的還有黃色(物體長時間存放的褪色),好處是時空跳躍清晰。黃色和黑色表現歷史是與觀眾的欣賞習慣有關的。
《末代皇帝》中的色彩應用被賦予象征意味,它首先是攝影意圖的展現
我不知道從何說起好,反正就是有一大堆感慨,卻不知道怎么組織語言。首先,讓我大呼一聲:尊龍好帥啊!!!!!!很早以前就聽說過這部電影,卻沒什么沖動想去看,直到前段時間在知乎上看到這么一個驚艷的問題得到這么一個驚艷的回答,才知道這世上真的有這么驚艷的一個人,問題是“現實中真的有書中所說的那種【絕色美人】嗎?” [img=1:C][/img]那時看到尊龍真的帥到一塌糊涂,秒殺現在的小鮮肉啊。[img=2:C][/img][img=3:C][/img][img=4:C][/img]然后就去B站看原版,電影從一開始就奠定了神秘抑郁的基調,三歲的溥儀也很可愛很無邪,只是從一開始就離開母親真的很可憐,以至于后來他有很深的戀母情結。里面的角色都很悲劇,可是都沒有歇斯底里,只是靜靜地淌淚在臉頰。溥儀追了三次他深愛的人,都追不上,都無能為力。第一次是他的奶媽,his butterfly,第二次是想出宮去送他去世的母親,他很倔強地說他不難過,可是還是追出去,結果大門還是不讓出,他把心愛的白老鼠重重扔向城門,流著淚,第三次是婉容被日本人送去瘋人院,他追上去,可是車子越駛越遠
三小時三十八分鐘,對于觀眾來說或許是相當漫長的一段時光,但對溥儀六十一年的人生來說,還是顯得潦草了。
壹:激蕩歲月的巨變
粗略翻過溥儀一生,我想作為旁觀者是無法苛責他的。易地而處,我們是否能夠做得比他更好呢?溥儀的一生太多束縛,從被送到宮里的那一刻開始,他就沒有了選擇的權利:想打開的門從未開過,想挽留的人從未追上,想回的家也再沒能回去。
即便是為數不多溥儀自己做出的決定,在我們看來也是非常愚蠢的
再看《末代皇帝》時注意到的十個細節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