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24 11:18
首映:2010-03-14(美國)
年代:2010
時長:52分鐘
集數:10集
連載:10全集大結局
評分:9.0
觀看數:99722
熱播指數:1031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兄弟連VS太平洋戰爭,阿米對馬潤
Tom Hanks和Spielberg兄弟再度聯袂,打造一個《兄弟連》的兄弟篇。上次是對納粹,一連的美國大兵搗了希特勒的老巢,這次輪到鬼子,或許他們會再來一個續集,寫寫意大利戰場。戰爭場景的打造會耗費巨資,幸好多少萬美刀對他們兩個不在話下,Hanks的聲音有點公鴨嗓,但是親自上陣來旁白,重視程度可見一斑。按道理來講,這次的主題是kill Japs,我是應該更加有共鳴的,但是比起當年一口氣看完《兄弟連》,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年齡漸長,看Pacific的時候沒有當年的激情了。
炭筆畫的每一集片頭,非常精美。剔除掉這些時間,其實這就是一部300分鐘的群像式電影。戰爭究竟是什么?是不是真的好像《The Hurt Locker》中的那樣會讓人上癮?Pacific主人公之一的Eugene,參戰之前是絕對的青蔥少年,是一場戰爭讓他成熟。眼神不再清澈,煙斗襯托無奈之下的淡定,戰爭結束時,面對問他有什么專長的姑娘,只能有些負氣地說“kill Japs”。殺戮,對一個職業軍人來講,或許真的是一種專長吧。西方越來越多的戰爭電影,反而不像純粹渲染武力的動作片那樣描述戰況的本身
用找不到狀況來形容第一集的《太平洋》應該是恰如其分,預料到不會象《兄弟連》那樣用新兵訓練營來作輔墊,但如此之快便進入到戰爭狀態還是始料未及的,戰斗也迷迷糊糊中開始了,死亡來得如此之快,觀眾如我還同劇中的士兵那樣處于懵懂之中。
《太平洋》并沒有象《兄弟連》那樣大量著筆于生命與情感之上,《兄弟連》的煽情并沒有出現,有種預感《太平洋》作為一個新的劇集,非常可能采用完全不同的敘事方式,人物關系也會非常散亂。
慢熱中等待高潮的來臨。
當一個人知道自己明天就可能會死去,一切都將變得毫無意義,包括生命的時候,他不會在乎自己經歷的是不是人間地獄,他會做出許多正常人難以想象的舉動。本劇用很大的氣力來描述“人”,特別是人在經歷這一切時的種種感受,人與人的關系,人在逆境中的成長,而不是單純渲染戰斗的可怕。
一 你以為生活如此美好,戰爭肯定也不例外
在真正進入戰爭之前,誰也不了解它的殘酷,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里表現的也似乎一樣,無知總在年輕士兵中無限普及,戰爭不過是下一秒的生活,沒什么大不了。這場逐鹿,誰是最后的贏家?
他們根本不知道戰爭的殘酷,就像一個士兵的父母問要不要給他寄一套藍制服,他們都以為那里只有歡快的舞會,而他們的對手,在他們的思想中只是肉靶:只需將他們掃射光,就那么簡單。甚至一個自己的兄弟出營地小便,也被無知的大家亂槍打死,自己的船被敵軍擊沉時,在夜晚的岸上依舊樂觀的以為司令艦將“敵艦”干掉了,結果第二天清晨,發現大部分武器和糧食補給已經消失在海水中。剛上岸一切那么沉寂,就像干酷的沙漠
《兄弟連》的制作班底。戰區從歐洲換到太平洋,注定The Pacific會跟BOB這樣的“主旋律”有本質差異。印像里同一題材的東西,和《拯救大兵》同年的《細細的紅線》,伊斯特伍德的《父輩的旗幟》+《硫磺島戰書》,評價上都不差,但就是不能像歐洲戰事那樣喚起廣泛熱情。以我為例:看到TP的誠意,感受到太平洋戰場的慘烈和悲劇本質,相信它的政治更復雜,更接近戰爭本質,更拷問人性……但我一遍遍復習BOB,卻可能再不會重看《太平洋》,為什么?好比12年以后,我還能清楚地記得saving private Ryan里許多主角的臉和故事,回憶The thin red line,就只想起一片陰暗泥濘的人間地獄。
TP的三個主角,開場沒一個我喜歡的,這個事實持續到最后幾集。
到Basilone重新shipout,我才真正對他產生敬意。新婚時他在床上對Lena說以后要生多少孩子,Lena很溫柔地看著他,眼角泛出淚光。
結尾交代人物原型的生平,投影出Lena本人照片和說明字幕,我心里突然想,如果是小說故事,字幕大概會接著說:She never remarried。而真實的Lena,如今子孫滿堂了吧?
兄弟連VS太平洋戰爭,阿米對馬潤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