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片子,情緒幾乎是一路高亢,從來沒有一部紀錄片能如此調動一撥人的情緒,讓笑聲貫穿全場。緊接著第二天又看了沈潔導演的新作《我為故鄉的死寂舉行一個良辰吉日》,卻又一下子把我的情緒拉到了谷底,這部極具個人色彩的獨立紀錄片以晦暗的影調揭露著現實的荒謬、理想故鄉的遠去,它濃烈張狂撕扯的情緒直勾勾地擊打著我脆弱的內心,它發出扣問,將故鄉的“死寂”赤裸地剝開給你看,直教人不忍直視、不愿聽聞!然而這一切都是真真正正的存在,我們所回避的正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即便一切都顯得如此荒謬慘淡。
正是這部片子刺激我重新審視《bike》,再次看《bike》,似乎笑聲變得微弱而收斂,隱忍的笑聲背后飽含的苦澀溢于我心,我覺得我不能再單純地笑了。我一遍遍梳理著故事情節,感受著片中人物曲折別致的人生,用心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于是重新收獲了某種力量。
第二次看完全片,腦子里冒出這么幾個字:何須隨波逐流?
人潮中,我們本是逐浪之花,絕大多數人都選擇在世俗的公共價值指引下生活

《自行車與舊電鋼》經典!靠著椅背,很自在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0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