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24 10:51
首映:2009-07-02
年代:2009
時長:96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7.8
觀看數:16576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最后的旅程:看過,沒聽到結尾曲
這是一部遠被低估的電影
無可挑剔的鏡頭,精心設計的劇本,絲毫不做作的表演,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畫
唯一的缺點,就是跟主流意識背道而馳的主題
我認為這部電影是建立在對父親的愛的肯定,但是毫不掩飾的兒童暴力鏡頭跟父親在兒子面前的種種行為注定此片不能再好萊塢之類的地方獲獎----美國的花朵們比咱們的花朵們享有更多的呵護
以下有零星劇透
---------------------------------------------------------------------------------------
大概一年前,曾經浮躁的瀏覽過這部電影
雖然覺得澳洲風景的確驚艷,但很快被片中父親赤裸裸的暴力跟無厘頭的犯罪給惡心到了
草草結束,不知所云
今天忽然又在一個叫 關于父親 的豆列發現了這篇電影
想想反正沒事兒,就靜下心來克制住快進的沖動,
直到完完整整的看完了整部電影,才開始理解導演Glendyn Ivin的用意
父親是個有暴力傾向的慣犯,他的人生已經進入了死循環 沒有出口
他的跟混混打架,他毆打警察,他打跑自己的妻子
他打自己的兒子,他把兒子丟在鹽湖中央揚長而去
因為個體的獨特性,這世界上從來不該有稱職的父親這一定義。我爸暴揍我,扔我在鹽湖旁,留我在陌生的房子里;這些和為了我殺人,陪伴我成長并不沖突。愛是永恒不變的,但他們也需要和自己的性格不斷斗爭。父親們有各自的表達方式,甜蜜的語言只是萬千之一,也是很多中國父親的最后選擇。
電影的前后呼應真是極好的。父親粗魯地按孩子在水里,他最后也憑此逃生。自殺則是為自己做的最后一次選擇。很多父母把大半生都系在孩子身上,從他們出生,直到自己死去,孩子是一切,我是次要的。的確,生命那么長,總有人在你身邊,他們最后可能成為你的伴侶,或者后代,但是永遠不要忘了自己。不要為別人活著。父親的離開是自我的放逐,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的選擇。
我總覺得作為孩子,除了去體會父愛之外,更應該給爸爸們自由去扮演別的角色,去發揮各自的性格。
再談影片中父親這一角色的性格。出色。像極了最原本的人類,暴力,粗魯,不為法律束縛,為所欲為。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旁邊有幾個在火車上打牌的年輕人,說話浮夸不已,矯情死作,尖聲尖氣。現代社會的良民。
最后的旅程那必然是有個傷感的結果,看片名本以為是個驚悚片或是警匪片,所以越看越讓我感到了驚喜,與犯罪無關,他展示的是一個笨拙的父親和可愛的兒子在邊緣狀態下的至真情誼。人們在說起孩子的時候總是先想到母親,其實父親更是兒童成長中關鍵性的部分。孩子一般都會崇拜自己的爹,一方面男性性格上總是強勢的,另一方面在男權社會中,可能也確實絕大部分的男性都是頂梁柱。教不如學,孩子應該還是更看重你怎么做而不是怎么說,所以父子關系是怎么也用不爛的好題材,最終BOSS就是大多數父親的歸宿。不過回到這個片,父親始終是愛著孩子的,孩子也在感染著父親,雖然結局傷感,但起碼,他們終于信任了對方。
父親出身不好,環境不好,工作不好,就沒有什么好的地方。平日也是粗粗拉拉,就像雨果大叔長的一樣,不愧是特工史密斯,看著就像個壞蛋。他充滿著粗野,暴躁,由于自己的被歧視而對社會充滿了不信任。長此以往造成的結果就是他失去了愛的手段,他不會表達溫情了。就算對于自己唯一值得珍視的孩子也是一樣,他不明白換位思考,他只想到保護
小時候,覺著父親非常了不起,視他為偶像,想成為他……
十幾歲時,覺著父親什么都管,想逃離他……
二十幾歲時,終于逃離了父親,覺著他落伍了,闖不動了……
三十幾歲時,覺著他老了,要是當年的他有自己現在的識見,早成功了……
四十幾歲時,覺著老頭子的話,還是有些道理的,于是有時候會聽聽他的想法……
五十幾歲時,終于認識到,原來老頭子是對的……
六十幾歲時,突然意識到,父親真得老了……
最后,父親不在了,終于發現,自己這一生的努力,只不過是想讓他看到自己比他行,想打敗他而已。而且,父親也一直在幫你打敗他自己……
呵呵,一生就這么過去了。
又哭,淚水就這樣宣泄。
父親愛兒子?毋庸置疑,而兒子呢?懂了多少?是沉重的父愛,就會愛到看不清事情。mat是愛他的嗎?有多少?
是對他的占有,而父親呢?
就把自己的禮物給了孩子,能給的都給了,游泳學會了沒?你是怎樣學會的?父親是在將孩子拉下水中,自己先在水中浸泡的。而mat呢?他坐在浴缸邊,為孩子擦下沒干凈的泡沫。孩子對父親是怎樣的回報?
他搬起石頭,欲砸向父親。在父親睜開眼與孩子對視時,孩子放棄了。講有關mat,誰該怎樣?他不應對孩子有非分之想,照顧的如此,僅為自己的欲望。孩子而已。即使父親照顧不到,也無需多事。
暴力的家庭,隱忍的妻子,犯罪的父親,憐憫的小孩,我們要怎樣看這組合?女人救贖了,她離開,有怎樣的母親會放棄自己的小孩?小孩問羊媽媽會丟下小羊羔嗎?父親說有時會。沒有原因。
孩子會偷拿商店的煙火,那是多美的場景,在寬闊地放煙火,美麗的時刻。
父親偷到的車,他有過與母親的快樂時光,他們的紀念是那把車鑰匙,當父親將車鑰匙交給小孩,父親覺得孩子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會想什么才是愛。作比的話
電影的整個過程都很安靜,看的過程中總會有一絲絲的小悲傷,雖然是個暴力父親,不管怎樣,再壞的人也有值得稱贊的一面,他雖暴力,對兒子的愛卻是嚴厲中暗含著關愛,兒子雖然憎恨父親的方式,但最心底的那一份親情之愛還在,最后的父子間的對話,很讓人感動。不禁想起自己的父親,似乎從來沒對他說過“我愛你”或是類似溫暖的話,中國人的感情表達太過含蓄了。要是自己突然來這么一句,恐怕父親還會接受不了。默默的做一些事情,像Chook和他父親,有些愛,并不需要明目張膽的表達,默默的更讓人感動。
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要環游世界,隨著年齡的增長 這種勇氣似乎慢慢的變淡了,開著車在空曠的世界間行走,去體驗不同地方的習俗,去看那叫天空的鏡子的地方,看到那么美的場景,又勾起了自己曾經的夢想,去旅行,在路上。。。。希望有那么一天,能和一個摯友一起去完成無目的的旅程。
最后的旅程:看過,沒聽到結尾曲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1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