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21 17:30
首映:2015-07-11(中國大陸) / 2014-11-16(中國臺灣金馬影展)
年代:2014
時長:98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6.5
觀看數:85873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少女哪吒”極品!生活和電影都沒有標準答案
最近我的朋友圈和微博被兩部電影刷屏了,一部是《大圣歸來》,一部是《少女哪吒》。《大圣歸來》里的主角肯定是齊天大圣孫悟空,可另一部《少女哪吒》卻是部沒有三太子李哪吒的真人電影。
如果沒李小路問父親要自行車的戲,李小路就是一個無父無母浪跡天涯的俠女。
可為什么小路爸爸只出現了一次?作為女二號小路和父母家庭的關系就這么簡單的一筆帶過嗎?那還不如像徐杰和李丹陽一樣根本別提。難道只是為了后面幾個小伙伴夜里在船廠騎自行車的戲安排一個合理的前提?
翻書的時候王曉冰和李小路的手碰在一起的時候感覺很對,給人是女生之間純凈友誼的那種接觸。不是百合的感覺。。。后面王曉冰在河堤上和李丹陽握手那段戲把握的也很好。聽過這么一句話:“手是人的第二張臉。”電影里角色的心里活動和情緒變化不只是通過對著演員的臉來個特寫才能表達的。
爬樹摘果子吃的鏡頭,我非常喜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視覺上的。對比分鏡圖,實拍的鏡頭更加漂亮。兩個角色同時處在一個鏡頭里,還有臺詞和動作上的互動,空間感特別棒
《少女哪吒》昨天去了首映禮,覺得有些話想說:這部電影在百年以后的中國電影史里會找到。雖然現在很多人還不明白這一點。這部電影是新的。新在是內地目前唯一一部靠人物性格的自然流動來代替敘事的電影,這絕對是開創性的。可能有人說不就是拍個散文嘛,散文的人物狀態用電影捕捉出來是很難看的,那些狀態用電影的動來表現是沒有推動力的。散文只能是散文,如果是電影,那是電影的災難。這部電影是看上去像散文,這是兩種不同的類型。
導演在創作的時候,應該沒有想這么多,但是卻呈現出這樣的效果。說明他潛意識里有某種藝術的直覺,只是大腦沒有明確地分析出來指導他的創作。這就對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靈感。天然去雕飾。在無形中完成了這樣的形態。如果想好了去做,除非特別成熟、有很老到的經驗,不然會流于刻意。這種清新、古典又現代,內地電影史上是第一次出現。
兩個叛逆少女相依相伴,時不時對著傻笑,有時候突然跑起來,有時候爬樹,去河里游泳,逃課,一起被老師懲罰……這些情節可能不能給觀眾刺激
這是我寫的第一篇影評。
說實話,我一直想看這部電影,但是排片實在太少最后就錯過了。直到剛剛在網上付費看了,跑來豆瓣看影評時,大覺驚訝。雖本就知道文藝片不是對每個人的胃口,只是看到那么多的惡評還是無法理解。我不是導演,自然沒什么權利作回復,但僅是表達個人意見。
關于王曉冰痛到自殺的痛。很多人回復說覺得環境交代太弱,女主不至于。我想起齊邦媛《巨流河》里寫的一句話,“災難是無法比較的,對每個受苦的人,他的災難都是最大的。”孩子的心就那么小,你認為那么一丁點兒的事在她眼里就是世界。
關于臺詞的用力,演員的矯情。很多人說老師演得太假,家庭會議那段那些大人們的話也太文縐縐。我想說,我看著也覺得假,可電影視角不圍繞著女主進行的嗎,所以女主說了“虛偽”啊,這不挺對應的嗎。再假有你那些天天走紅毯似的偶像青春片假嗎。
關于導演不懂女生情感。導演懂不懂我是不知道,但很多人還真不懂。我自認為有過與電影般同樣程度,甚至超過的內心親密的好友,兩個人能好到哪種程度是無法想象的。在我看來
少女哪吒的立意很明顯 但沒看過的人會對名字產生疑問 電影看到一半時 舍友也問了同樣的問題 為什么要叫少女哪吒 現在想起來的話 這也許就是一個隱喻了
哪吒頑劣不聽管教 重生后卻助姜子牙討伐紂王 這是一次脫胎換骨的改變 放到電影里 我們看到同樣頑劣的王曉冰
小路在電影里念得一段話取自三毛
“在我們過去的感受中,在第一時間發生的事件,你不是都以為,那是自己痛苦的極限,再苦不能了。
然后,又來了第二次,你又以為,這已是人生的盡頭,這一次傷得更重。是的,你一次又一次的創傷,其實都仰賴了時間來治療,雖然你用的時間的確是一次比一次長,可是你好了,活過來了。
醫好之后,你成了一個新的人,來時的路,沒有法子回頭,可是將來的路,卻不知不覺走了出去。這一切,都是功課,也都是公平的。可是,我已不是過去的我了。 ”
《少女哪吒》
如果沒有單薄的嘴唇,倔強的眼神和涌動的青春,還真不一定能看完這部片子。
全片沒有聽到一句我愛你,但王曉冰對徐杰李丹陽的關注,卻是真實存在持續發酵的。相比拖桌子扔東西瞪老師的李小路的大動作,王曉冰一次又一次地觸碰死,蔑視生,淡化求生欲望和死亡恐懼,讓個性和叛逆都黯然失色,刺兒頭小路反而小巫見大巫變成一個乖寶寶了。”咬人的狗不叫“。深深地感慨,神經病真的是從小看大,貫穿始終的。鮮花情書摸小手,抵不上一盒煙頭;愛你想你心頭肉,扛不住一道傷口。
白皙的身體被推進停尸房的“潛艇”,人口普查的時候家里是兩口人,”手有點黃,抽煙吧“醫生的搭訕,最后來一盒煙頭。。。最初被電影細節吸引,是在十多年前。看到中國的導演也越來越講求細節、完善邏輯,講故事的水平越來越好,挺開心。就是切鏡頭一下子就幾年后,有點兒跟不上;文藝片快剪成了燒腦片,有點兒看不懂。
細思恐極,文藝還真是一件挺恐怖的事情。冷不丁地下水,不知道下一秒,她會從水下浮起,還是不會。天才都是偏執狂,但這并不令人欣慰
【按語】少女友情、青春叛逆、孤獨死亡,這些標籤集中在一個新人導演的處女長片《少女哪吒》上,導演李霄峰帶著影片從去年開始走過很多影展,獲得無數好評,最終得以在各種偽大片偽紀實片偽青春片匯集的內地院線公映實屬不易。【聲色場所 | 眾說紛紜】特別集結了觀看此片的幾位朋友的評論文字,和大家一起全面體會感受這部有著不同氣質的青春文藝片的優與劣。
1——唐古拉山(編劇)
假設一下,如果你想表達近乎終極的孤獨感,你會用哪種方式呢?最直接的,你也許會用獨自一人在荒島苦苦求生的影像來表達,這種方式可以稱為“物理”的表達方式,比如《荒島餘生》,主角面臨的狀況是他無法解決的災難,他孤獨到竟然可以將一個籃球當作人類看待,但這樣的孤獨算是終極孤獨嗎?他畢竟還有堅強的信念支撐著活下去。
如果是另外一種狀態呢?你生活在鬧市之中,有親人、有朋友、有同學、有老師,甚至有朦朧的愛情,你是一個身體健康智力健全的人,你並沒有刻意跟別人拉開距離,你有豐富的喜怒哀樂,也許你會說,這樣的人不可能孤獨。也許吧,不是當事人,誰知道呢?
“少女哪吒”極品!生活和電影都沒有標準答案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2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