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2 03:20
首映:2009-10-13(中國大陸)
年代:2008
時長:100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6.3
觀看數:87344
熱播指數:141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秘岸”口碑炸裂的劇情片 真相是殘酷的
語無倫次的劇情,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切鏡,編劇應該是腦袋進水了,導演怎么導的戲?
最讓人受不了的是巴士司機推莫文蔚的輪椅撞巴士的那段,什么跟什么?
抱著“不可能這么差”的心情捏著鼻子看完了,看完后發現自己還是被騙了,確實就是爛,只好SHIFT加DELETE永久刪除來泄憤
看完《秘岸》,有些壓抑,簡單寫點小川和感受,有輕微劇透。
這部電影有兩個名字:秘岸/迷果。我私自將它理解為:隱秘的海岸、迷途的果實。兩個人的秘密、一個家庭的秘密,關乎曖昧與壓抑。前面所埋下的線逐一在影片的結尾叫人豁然大悟。符合文藝片的風格,需要多看幾遍深明其意(當然每個人想法不同解析不同),不過我或許是不會再看第二遍的,至少現在不會。
一場車禍毀了一個家庭,表面上。其下深藏的秘密隨著海浪涌出水面,流入了少年的心間。小川,懵懂、叛逆
影片看完有一種不清不楚的感覺
無論是結局還是過程
都不甚完整的感覺
或者說太朦朧了吧
由此想到
現在很多國產影片似乎都存在著同樣的問題
這種問題不知道是否在影視制作者那里
被當作了一種文藝
而這種不清不楚
含混甚至帶點矯情的表現形式
就像一頓酒肉之后的漱口水
我想
這種乏味的根源
應該還是缺乏感情吧
影片本身沒有傳遞給人一種真情實感
我只感覺是在體會別人的感受
而這種體會是由不斷的長鏡頭 特寫
這些似乎越來越流行的方式
強加給我的視覺感受
。。。。。。。。。。。
總覺得跟海一起的孩子都好孤單。是不是它總是要吸引沒有歸宿的心靈,還是所有的人見了它就平靜下來了。看著它藍藍的臉像是誰在哭,是誰在哭呢還是很多人朝著它哭?一個人的心里加上胃里也盛不下太多東西,我們都需要往外倒得。而我們心里腐臭了的不能要的也不能隨意的傾訴給別人,別人也不會喜歡,這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需要知己,可是知己也不是用來倒垃圾的。人有時候會很苦悶,又不能總是說,每個人都有很多苦悶的事情,從暑假開學起,我就對自己說了一句話:什么也不要說。這是我半年一直在努力的,開始時很努力后來放松了。這是我經歷了很多次的可以統稱為功虧一簣的,只要稍有滿意,事情就進行不下去了。這些天在一個心情的低谷,沒出息。很喜歡那個不說話的孩子,固執的做自己想做的,在廣袤的沙灘上一個人跳舞,他跳的真是很難看,可以看出他什么都不懂,只是胡亂地扭,很用力,好像要把所有的壓抑都要甩出來。才知道舞蹈不是用來跳給觀眾的,不用表演不用準備,只是一種需要一種方式。我什么都不懂,卻可以看懂他,跟他一起經歷生命中的變故
認識張一白是從《將愛情進行到底》開始,然后便是《開往春天的地鐵》、《戀愛地圖》,從此他在我腦海中的印象就是一個非常會拍偶像時尚題材影視作品的導演,與他的外表形成了有趣的對比。撇開《好奇害死貓》不談,因為我沒有看過,雖然它在當年很紅,也有無數人向我推薦,但就因為這個片名取得實在夠爛,象好萊塢的動畫大片,所以提不起我的一丁點觀看欲。接下來再次與張一白有關的電影就應該是《雙食記》了,這是一部我個人非常偏愛的影片,這份偏愛來自演員吳鎮宇和余男,更源自影片中所探討的人性和欲望的話題。而出乎我意料的是,《雙食記》的監制竟然是張一白。接下來更令我沒有想到的就是這部《秘岸》,張一白真的改變了。
《好奇害死貓》、《雙食記》、《秘岸》被喻為張一白“新城市電影”的三部曲。一改往日擅長拍攝的青春偶像,都市時尚路線,這三部電影都以“懸疑”為基調,在懸疑的故事中,層層剝開人性中最真實的多面性。特別不喜歡“新城市電影”這個稱謂。中國人是愛給人叩帽子,起些懸乎的新名詞。什么叫“新城市電影”?在城市里拍攝
看到是莫文蔚的片子,就決定去電影院看。
偌大的影院,只有四個人。注定了這不會是一部大眾口味的電影,雖然它擁有蔣雯麗和莫文蔚,還有陳奕迅的星光聚集,盡管還有張一白。
影片是沉悶的,但還不至于讓人離場。
視角是從十八歲的少年小川切入的。
一個每天在生活里掙扎的家庭。在影片的鏡頭里,畫面是很直白的。很小市民的生活,有男孩隱秘的欲望,無從宣泄。到最后,只看到蘇丹和小川搖擺的的雙腿,不斷的觸碰,觸碰,然后交錯,緊挨。
這是一部不夠淋漓盡致的影片,到最后,也不知道“爸爸”的下落。為什么失事,最后想的是什么?真相是什么?
答案就象生活里很多無法揭開的謎團一樣,到最后,誰都有自己的解答,可是誰都無法說服別人。
“秘岸”口碑炸裂的劇情片 真相是殘酷的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2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