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06 00:28
首映:1997-05-15(中國香港)
年代:1997
時長:110分鐘
語言:粵語
評分:9.3
觀看數:55667
熱播指數:804
來源網:三年免費觀看
《南海十三郎》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翻譯居然是:the mad phoenix
雪山白鳳凰
笑死我了,跳舞的時候那種沉浸和自戀。
說書的形式講述故事,真的很有韻味。
襲警為了進派出所繼續聽故事,我笑死。
俗世豬人。有意思。
電影轉場特別有趣,交錯進行,有種看戲的感覺。
父子兩個全都撓來撓去,都抽大煙嗎?
吐痰喝茶我真的是…
哇,敢愛敢恨,敢做敢寫,哇哦。
十三郎真的很有遠見,很強,也很自傲。
學我者生像我者死。
要證明文章有價。
十三郎真的太好了,看起來好像不近人情,但其實深悉人性,重情重義,嘆息。
做戲即做人
本文完整圖文影音版見:http://i.mtime.com/wzcjojo/blog/653465/
我的2005十大佳片
以下指我2005年看的電影,不全是2005年上映的。排名不分先后。很多都是舊片。
《關于莉莉周的一切》ALL ABOUT LILY CHOU-CHOU(日本,2001)
XX少年殺人事件
沒有了《情書》的溫情,異常殘酷的青春。從始至終都讓人看著覺得心里流血。少年無奈地成長,只能用莉莉周的音樂來撫慰絕望的心靈,暫時逃避殘酷的現實。然而這僅有的寄托都最終破滅。
不知道為什么,很喜歡《情書》,但一直提不起興趣來看巖井俊二的其他作品。所以今年才看到這部當時成為話題之作的《關于莉莉周的一切》,記得當時這部片子參加上海電影節,可以說是很給上海電影節面子了,因為據說該片質量比其他參評影片都高出不止一截。但是評委會給臉不要臉,照顧自己人,把最佳影片給了某國產片。當時很多記者私下跟巖井聊天都替他鳴不平。我當時想,這部片子真有那么好嗎?——我現在覺得,評委會是真的不要臉。(瘋狂鉆石@mtime 原創)
2005重拾的遺珠。
《南海十三郎》(香港
我真的好羨慕,
這是看完這部電影后的第一感覺。
一個人,要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并為之投入,甚至癡迷一輩子,已是難事。
何況是這人對自己喜愛之事,還具有他人難以企及的天賦。
這就是祖師爺賞飯吃的天才。
對于現在的人,一個富二代,要是不敗家,不紈绔,簡直有點不符合人設。
但南海十三郎,就是這么個與眾不同的富二代。
對女生一見鐘情,癡癡跟隨兩年,落魄街頭,也要追到心中所愛,和他十幾個姨太太的老爹形成鮮明對比。
對戲劇天賦異稟,能出手成章,寫出火爆大熱的劇本如信手拈來。
《南海十三郎》真是難得的好港片,但大概由于對粵劇了解甚少、并且這個電影已經頗有些年代的緣故,差點錯過了講述當年的粵劇金牌編劇南海十三郎生平的傳記電影了。大概還是出于對觀眾們今時今日已經不大了解粵劇文化的緣故,電影由一個說書人鬧市中講故事開始,形成一個“戲里有戲”的結構,穿插港片固有的快節奏、夸張手法和插科打諢,再加上劇中的流暢音樂,已經相當吸引人了。電影本身被看做寄托了對傳統粵劇文化的哀思,電影最后讓說書人講的“一個潦倒編劇在說另一個潦倒編劇的故事而已”,似乎又對編劇頗有自嘲和勉勵之意。
當然,最吸引人的還是南海十三郎這個人的故事。
幾年前在齊白石故居看到白石老人一首詩里的一句話:“性不譽人何足怪,交非知己自然狂”,一直對此印象深刻——其實所謂怪、所謂狂,只是因為沒有碰到知己,而且又不喜歡逢迎奉承別人而已。現在看,這兩句放在十三郎身上也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實際上拋開他身上的孤傲看,他才應該算是一個不肯隨波逐流、不愿阿諛奉承的“真正的人”。他對莉莉一見鐘情
這個世界是渾濁的,瘋狂的,愚蠢的,地獄式的,欲望橫流的。高處歌舞升平,紙醉金迷,低處矇昧混沌,衣不蔽體。所以天才注定是清醒的,執著的,赤誠的,痛苦不堪的。
十三郎是天才的,他的才華像夏天的雨水,光靠想象,就溢滿了整個世界,他用才華寫舞會上的無疾而終,寫戰場上軍人對艷曲沉淪時的憤怒,大義如雨打風吹去,零落成泥。他寫編劇的堅守和初心,那只獨立于雪山之顛的鳳凰分明是他自己,曲高和寡,德羲禮仁信,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所以才在高寒之地,不肯屈棲。
這樣的天才配上一顆七竅玲孔心
《南海十三郎》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4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