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是在一個音像店買的,買的時候主要是先前聽說這個戲是舞臺版本的,所以買來一看。
很值得一看,主要是因為主人公的命運,說到這個地方很自然的想起命運這首交響樂。人這輩子的命和性格是息息相關的,人只能和社會妥協,就是大家常說的:你要適應社會,而不是社會適應你!

張愛玲的那篇《天才夢》散文,就好似一偈讖語一般,若是毫不留情地將天才的生命比作是那一襲華美的袍,但里面爬滿了虱子,說不定哪天就會千瘡百孔。半世風光半世潦倒,恃才傲物心比天高,南海十三郎一生猶是如此。
影片中說書人最后化用張愛玲的話說,千萬別以為自己是天才,因為真正的天才只有兩種結局:一是早死,就像唐滌生那樣;二是瘋了,悲劇收場。因為天才是永遠不會跟世俗妥協的。
因為不肯妥協,才有了后人“心聲淚影女兒香,燕歸何處覓殘塘。紅綃夜盜寒江雪,癡人正是十三郎”的嘆息。
天氣悶躁的不行,夏蟬尤顯得特別聒噪,視頻播放器忘了關彈幕,上面不知是誰說了一句為謝生而來,頓時差點淚目。
謝生,謝君豪,不管過了多久,他就是有這樣的本事,癡癡顛顛的十三郎,才高八斗的十三郎,再也無人像他,他之后再也沒有十三郎。
南海十三郎的一生可謂顛沛坎坷,但影片中我最為偏愛的還是他與唐滌生初見及重逢的那兩段――總覺得那應該是他一生中最為得意稱心的時光了。
十三郎哼唱唐滌生寫接,配合的天衣無縫,有如高山流水伯牙子期

“天才的下場只有兩個:一個是早死,一個是變瘋”。很久以前不知道從哪里看到了這句話,便記住了。
3月25日凌晨2:40,還沒有睡覺,因為在看CCTV-6放映的電影,名字叫《南海十三郎》,講的是多年前一個著名的粵劇編劇南海十三郎的故事,就是這樣一部1997年拍成的香港電影,又勾起了久違的感動……
這是一個講述天才的故事。
電影從多年后香港街頭藝人淺淺的低吟中開始:“心聲淚影女兒香,燕歸何處覓殘塘。紅綃夜盜寒江雪,癡人正是十三郎。”
南海十三郎生于廣東南海,父親江太史公,當地名望貴族。南海十三郎自然在家中排行十三,自小天賦異稟,恃才傲物,內心孤獨。香港大學香港大學習醫時,為愛情而中途離港追隨女友到上海,適逢“一?二八”事變而不能回港,未完成學業。二十歲便為粵劇名伶薛覺先撰寫劇目《寒江釣雪》一炮而紅。凡是由他編劇的戲,一經上演便極度火爆,往往一票難求。
經歷了一度的輝煌后,隨著大時代的變遷,他越來越顯得與時代格格不入,無人找他寫劇本,自然食不果腹,落魄潦倒,加之愛情的打擊,使他發瘋

南海十三郎:只能遠觀,不可褻玩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4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