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08 22:00
首映:2016-09-01(威尼斯電影節) / 2016-09-02(美國)
年代:2016
時長:133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7.0
觀看數:25672
來源網:三年網
2016年度佳片,《大洋之間的燈光》背后的人性思考
在飛機上看了,和我媽一起哭的情不能自已,空姐走過來都多看我們幾眼[拜拜]前面劇情發展的太慢了,不過鏡頭很美,海面十年如一日的潮起潮落,燈塔就這樣與世界隔絕,和Tom的孑然一身一樣孤獨沉默。后期人物都出現了,每個人內心的糾結刻畫的很準確,所以后半部分我感覺誰都可以被理解,誰都可以被原諒,于是更加難過。Tom那沉默而無私的愛啊,更讓人心痛。還好,結局也算圓滿。
尤其記得孩子的親媽回憶亡夫那里,她問他為什么你被欺負了也不報復回去,他說,寬恕很重要,然后她摸他的臉說,你真英俊。于是親媽決定退讓……啊啊啊就從這里開始哭成狗
【鯊鯊有胡子的樣子還是很蘇噠,和坎妹配一臉,請保持下去
影片講述一對在澳洲小島上守燈塔的夫婦偷偷收養一名海難孤兒及多年后與孤兒親生母親之間發生的故事。我覺得這是一部主要講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電影,所以姑且稱之為倫理片吧(現在“倫理片”好像基本僅限于指代情色片了)。好的倫理片經常要么把人憋死,要么把人虐死。兩者的共同點是都從人際關系或社會問題里解不開的結開始。而不同之處則在于前者到結尾也沒有出現解決辦法,讓觀眾陷入絕望;后者則最終以展現人性里美好的一面作為解決,讓人看到希望并感動落淚。這部電影屬于后者,也給出了“寬恕”這個答案。
也許生活中人際的紛爭不能一概用寬恕解決,過于大度也可能反而被惡人利用,但文藝作品勾畫的畢竟是一個理想的世界。影片中沒有貪得無厭的惡人,相對單純的人際關系使得縱然有矛盾存在,寬恕最終也會撫平一切。我覺得這也是這類電影,甚至心靈雞湯的存在意義:呼喚起更多人心中的善意和寬容,我們所害怕的惡人也就少一點。影片中很多對人物之間的關系都體現了出了寬恕的主題:
1. Hannah對Tom夫婦的寬恕。 這一對之間的寬恕關系是最明顯的
心痛兩個小時,依然等不到happy ending。
而這個女人心痛了半個世紀...
劇情太虐心。
崩潰邊緣的這條載著夢想成真的小舟隱含的名字叫道德。她不是上帝的神跡,卻是一次終極的考驗。選擇,太難了...太難了!
不能責怪上帝,上帝不是規則的制定者,他只是發現者,如佛陀一般。同時,他們都希望人們也能發現。
顧名思義,顯而易見:
真善美是命運海洋永恒唯一的燈塔。
法鯊是正直的,伊莎貝爾是偏執且犯錯了的,女二是decent的,女兒是無辜的。
OK,我們在上述幾項已經達成共識,然后我們可以討論些其他的了嗎?
這是一段故事,不是法律資格考試中的一道主觀題,不必成為案例法的一些注腳,我想,如果止步于上述判例,當生命的終點來臨時,我側臉看到的除了趨于平直的心電圖,只剩一串對號與錯號,把人生活成二進制,很多神經元無限趨同于發光二極管,這。。。好像不對。
于是我看到伊莎貝爾為愛奔赴孤島時的力量感,這種磅礴的勢能放置在女性身上
前半段很棒,文藝的氛圍, 拍攝的手法, 景色唯美漂亮 ,配樂很應景 。此時心里已默默評定為四星,結果后半段離譜得不可理喻,三個主角太矯情做作,看了作嘔,太讓人失望了。
觀影中也因為網絡慢,時時卡頓,看得很心煩要不失了感性性質,要不更不耐煩。
但不可否認的是,前半部分還是拍得很好的,我可以看上好幾遍,值得細細品味,評三星,不多不少。
*不專業的影評,小小感言
經一位長者推薦,昨晚看完了《大洋之間的燈光》,情節很緊湊,風光很美妙,有非常多的感觸。
影片的主題無疑是愛與寬恕。湯姆夫婦的愛、他們對小女孩的愛、漢娜對死去丈夫和女兒的愛等等,都是人間溫情,讓人動容。愛是自然而然的奉獻與付出,更難得的則是寬恕。面對似乎無解的倫理沖突,經歷了最初的掙扎后,所有人都選擇的寬恕:漢娜寬恕了奪走孩子的湯姆夫婦,湯姆寬恕了妻子伊莎貝爾,伊莎貝爾寬恕了丈夫,等等。因為寬恕,一切愛與恨都在時間面前變得平靜。
儒家講“恕”道,佛家講“看破放下自在隨緣”
2016年度佳片,《大洋之間的燈光》背后的人性思考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8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