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22 22:45
首映:1997
年代:1997
時長:50分鐘
集數:20集
連載:20全集大結局
評分:9.4
觀看數:99483
熱播指數:446
來源網:三年片大全網
【山城棒棒軍】深入人心的劇情片 平凡的延續才是最好的結局
這部劇的主角是一群可愛又可敬的棒棒們,但是我卻更想聊聊于芳。
有一句話:bady changes soul never. 靈魂不會隨著身體改變。我覺得這句話用在于芳身上最合適,我是98年的,比這部劇還晚一年出生,愈發覺得像于芳這樣的人不管生在什么樣的時代都會有一番作為。
于芳的出場是為了逃離農村換親的惡習,一個人就上了去城里的公共汽車。這種來自靈魂深處的叛逆讓她即便她哥哥硬拽她下去她也堅決不下車,即便去城里身無分文、孤身一人她也偏要去闖一闖
95年的重慶,我還沒出生。現在看劇中的老舊梯坎,碼頭小巷。每一聲汽笛都是時代的變遷,每一句鄉音都是歲月的重量。
改革步入深水區,那時的社會百態風云詭譎,機遇和迷茫同在。編劇從小人物入手,為他們的打拼寫在時代的一頁,為他們的悲喜烙上鮮明的色彩。
我尤其喜歡劇中王家英和王達明這兩個角色。王家英初進城時,對同樣出身農村的棒棒是從心底里生出鄙夷的,這同樣是她對自己出身的厭惡。她的自卑刻畫是劇中藏得最深的,這和蠻牛正好相反,蠻牛的自卑在明處。以后她的種種行為都在訴說著內心的不安
2021 4 14 我已經記不得是多少次回味這部優秀的電視劇了。非常感謝導演和演員們以及劇組人員們的辛勤付出和優秀的演繹。作為重慶人來說,這部劇如同紀錄片般真實,劇里的故事仿佛是一個轉角就會發生的場景。這部電視劇不僅承載著我的故鄉,也作為經典注視著重慶的發展與變遷。城市的樣貌是會變的,但這部劇和重慶城的精神是永遠不會變的,如同我心中的老重慶,是亙古不變的。它如同一個烙印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無論我今后在哪,我都永遠深愛重慶。
改革開放以來,二十多萬山鄉農民涌進重慶城。在山城的大街小巷,到處都可以看到一些民工,手里一根竹棒、兩條繩子扛挑著重物,找著活路兒(重慶方言,即生路、工作)。根據他們的行頭打扮,人們稱他們為“棒棒”,也就是重慶的挑夫。當時的解放碑是重慶最繁華的地區,朝天門碼頭又是重慶最重要的貨物集散地,因此從解放碑到朝天門碼頭地段是重慶貨流量最大的地區,也成為“棒棒軍”最活躍 的地區。熙熙攘攘中,棒棒背扛肩挑,爬坡上坎,給這座城市帶來了生氣和喧囂。這支“棒棒軍”構成了特殊的打工群體
大學的時候,電視臺中午放,下午有線代的考試,為了看劇居然忘記考試。別的都不記得了,只記得特別喜歡,特別搞笑,又不是那種硬撓你癢癢的搞笑,曾經為了看劇忘記去考試。
大學的時候,電視臺中午放,下午有線代的考試,為了看劇居然忘記考試。別的都不記得了,只記得特別喜歡,特別搞笑,又不是那種硬撓你癢癢的搞笑,曾經為了看劇忘記去考試
大學的時候,電視臺中午放,下午有線代的考試,為了看劇居然忘記考試。別的都不記得了,只記得特別喜歡,特別搞笑,又不是那種硬撓你癢癢的搞笑,曾經為了看劇忘記去考試
回顧留在腦海深處的一些影視作品,發現那些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仍然是充滿人文關懷與生活氣息的影像。《山城棒棒軍》就是這樣一部作品,雖然是部方言劇,但洋溢出來的人情冷暖,在今天看來,仍值得細細品味。
今天看電視,恰好最后一集。老實忠厚的蠻牛眼看著要迎來新的生活了,可是上天還是開了個大玩笑,在于歹徒的搏斗中犧牲了。看著他倒在血泊中,還不忘去追歹徒,眼淚就一直在眼眶里打轉。曾經在一起奮斗的好兄弟,少了一個,大家最終還是抑制不住內心的悲傷,嚎啕大哭。時至今日,我再看此種場景,也是感觸頗深。
“棒棒”這個詞,或許有些人不太明白。可以說,棒棒是獨屬于重慶的一道風景線,一種文化。在大街上,拿不動的東西,一聲“棒棒”,好多手拿著棒棒的人都跑過來。因為重慶的路是相當不好走的,爬坡上坎,加上沉重的行李或包裹,更是舉步維艱。相比于三輪車、出租車,棒棒自然是靈活多變了。在重慶時,我也曾讓棒棒幫我搬過東西。他們大多老實本分,收費合理,很是親切。
在看這部電視劇時,我還在讀小學,那個時候還不是很明白什么
【山城棒棒軍】深入人心的劇情片 平凡的延續才是最好的結局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0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