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4 06:22
首映:2017-05-25(戛納電影節) / 2017-11-29(法國)
年代:2017
時長:87分鐘
語言:法語
評分:6.7
觀看數:99282
來源網:三年免費觀看
精神病院12天:12日瘋人認證
我以為他們是犯人,排著隊做檢查。仔細看他們原來是病人,穿著像囚服一樣的病號。他們目光呆滯、沉郁,有時候需要一個獄警一樣的人提醒他們。“獄警”們態度一點也不和藹。我看著他們覺得更加悲傷了。他們本不都是這樣的。我斜著頭哭泣。我怕給他們性暗示,我怕人最后竟會發展成這樣。醫生們則似乎習以為常,可以同時聊著晚上去唱k吧,等會兒點個芋圓好不好。
十六病區的一個老師傅喊道,“小師傅~現在幾點了?”
從來沒有人喊過我小師傅,但我卻高興他這么喊我,像是一種穿越時空的親近。
“九點十分。”
不得不說由於近來創作的原因變得對各種詞語片斷甚至數字十分敏感
比如12
今天電影院重映,還特意請來了一名法官和一名精神病科醫生,在電影結束后和觀眾進行互動討論。這場電影從頭到尾,再到討論環節,作為觀眾的我都百感交集。
電影情節
在法國,每年有不少未經同意的精神病住院措施。自2013年,法律要求精神病醫生在12天內向“法官 ”(專門處理這類案件的法官)提交病人檔案和護理計劃。病人在律師的陪同下出席聽證會,法官最后決定,同意精神病醫生的決定,繼續住院治療(“監禁”)還是出院(或出院治療)。導演在法國Lyon的一家醫院,獲得許可后,進行了拍攝記錄。
十位病人
1. 畫面極其客觀冷靜,不知道患者們是如何無視鏡頭的。法官的表情也很細致入微,同情、無奈,欲言又止。
2. 每個人都有著跟痛苦相關的關鍵詞,憤怒、孤獨、缺愛、逃避、絕望……他們中少數人已經自我放棄,大部分冷靜地表達著絕望并絕望地掙扎。
3. 一個二十出頭、眼神游離、表達很成問題的男孩在結束時,禮貌地向法官表示感謝,他用含混的發音說你真是個好人,如果以后我做了職業足球運動員,一定會報答你。
4.還有一個交流正常的中年男人,帶著傲慢挑釁法官,認為自己該出院,他幾次提到自己父親
#HKIFF# 每個被強制入院的精神病人在住院12天之后都要由法官審判決定去留。90分鐘的成片,由十幾段審判組成,中間穿插對精神病院的長鏡頭拍攝。
片中沒有一個人最終被放出去,法官只是照本宣科,關注更多的還是醫生的判斷,而非病人的意愿,無非在病人表示不滿的時候說“你可以上訴啊”,讓人質疑這樣的程序是否還有必要。
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女病人,說自己想回家自殺,但醫生說她的家人會難過,甚至她的寵物也會難過,但是她覺得很痛苦,為什么不能讓她結束自己的生命。確實挺無解的,我的看法是
8年前 我第一次結束法國的學業 回國前去看了雷蒙德巴東的攝影展 買了他一本純法語的作品集 回家后 坐在北京家中的書桌前翻看 桌上擺了一張黑白的俯瞰巴黎的明信片 放在老哥上大學時去IBM實習賺來的相框 在心里對自己說:一定會再回去那里 那時我要用法語讀懂德巴東…8年后 一切都變了 一切又仿佛沒變…… 在影院中看他這部紀錄片 重復地、認真地聆聽這些精神病院患者想出院的陳述 那種“人的渴望”在這種“無望的、煩躁的反復”中變得絕望— “誰來聆聽我心中的呼喊和傾訴?!”
精神病院12天:12日瘋人認證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1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