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2 00:45
首映:2014-01-20(圣丹斯電影節) / 2014-06-27(美國)
年代:2014
時長:105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9.1
觀看數:10236
來源網:三年影院
互聯網之子:關于李開復的看法
個人評分:★★★★
一部新紀錄片,講一個爭取網絡公共信息權益的天才少年在政治控訴下隕落的故事。當然它不會是一部富有娛樂性的電影,但本身就足以讓處于互聯網時代的我們深思。
全片看下來我們很容易發現相比其歐美諸多國家,生活在天朝的我們這幫網民其實早已對許多網絡管制制度麻木習慣。
所幸的是,我們多少對自己的言論還是有一定的話語權。
不幸的是,我們連這點權利也要用「所幸」來形容。
盡量多思考吧,更不要覺得這與「快樂簡單地生活」是沖突的兩件事。
There is sort of these two polarizing perspectives, right rverything is great, he internet has created all this freedom and liberty, and 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fantastic, or everything is terrible. the internet has created all these tools for cracking down and spying, and controlling what we say. And thing is both are true, right? The internet has done both, and both are kind of amazing and astonishing, and which one will win out in the long run is up to us. It doesn't
Aaron Swartz,天才的互聯網之子,偉大的知識開放先驅!十一二歲創建了一個跟Wikipedia類似的網站(Wikipedia五年后才創立),十三歲參與創建RSS,后來又參與創建Creative Commons、Reddit、Open Library,反抗PACER(PACER確實讓人無語),對抗Jstor,全庫下載Westlaw,成功廢掉SOPA,著有Guerilla Open Access Manifesto。原來我所用過的服務和知道的東西都和他有關,很多項目都堪稱偉大!可惜法不睜眼,人無良心,天妒英才。盡管我覺得他這個案子最后要能上訴到最高法院的話,應該是可以贏的
最近樹立了新的偶像-Aaron Swarts,一位希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天才網絡少年。
目前樹立的偶像查理芒格/采銅/ Josh Waitzkin /他,有著相似點,就是通過大量思考,在不斷讓自己成長。Aaron Swarts建立的個人網站里,書單/讀書筆記/博客,來學習和反思。這段時間最大的轉變在于,不僅僅是淺嘗輒止的去吸收前輩的經驗,更重要的是要去創造,唯有通過自己的大腦雙手去創造的東西,才能真正賦予其價值。
Aaron提到兩種思考模式:固定思考模式和成長型思考模式,固定者希望能得到別人認可,成長者希望能和使其成長的人在一起。
這幾天正在改我自己的期刊論文,必須得照著審稿專家的意見逐條修改,挺累的。專家1提供的意見是一些技術問題,我可以很快的解決并說明更改和不更改的原因,但卻要花時間來琢磨怎么寫修改說明。專家2提的意見我不服,說主題不突出,我不服,從摘要中難道讀不出來我做了什么嗎?要是還是不知道去看全文啊。但是為了論文能發表,在修改說明中我不得不恭維這些編輯和審稿專家,說,你們的意見提的很好,我認真閱讀了,并做了相應的修改。寫這些話的時候,我的臉都是紅的,怎么盡做一些不恥的事。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這是硅谷里隨處可見的創業夢想,是《硅谷》電視劇中揪心的玩笑,漫長的白日夢,與成功時激動人心的歡呼。這句話已經泛濫成一句空泛的宣言,一句玩笑了,如果不是仍有一小撮人在實踐著它的話。于這些人而言,“改變世界”是天賦,更是如喝水吃飯一般的本能。
看過阿桑奇和斯諾登的故事之后,我一度不敢再接觸互聯網先驅者這個題材,因為我恐懼看到那些理想主義者為開放的互聯網所付出的代價——我站在他們的血汗上,依靠著那些繞過大公司的,經過無償翻譯的完整書影資源
互聯網之子:關于李開復的看法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61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