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28 12:34
首映:2010-10-08(美國)
年代:2010
時長:111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8.2
觀看數:44399
來源網:三年網
等待超人:我覺得我什么都做不了
背景普及
1852年,美國馬薩諸塞州通過第一條兒童義務接受教育的法令。1867年,美國聯邦教育局成立,每年經費1.3萬美元。2011年,奧巴馬政府給予教育部497億美元預算,比上年增加35億美元,而此前聯邦眾議院剛剛通過了削減610億美元政府年度預算的法案,教育是獲得預算追加的少數領域之一。美國教育部雖然進入內閣,但是雇員少、權力小,相當于一個服務協調機構。
在教育上,美國不實施“中央集權”, 聯邦政府把教育權力下放到各地州政府、地方政府和各級教育委員會,遵循的是“誰出錢、誰說了算”原則。以2011年為例,美國教育總投入約為8000億美元,聯邦政府只出了不到500億,其余的7000多億都由地方出。所以,地方上要出什么教育政策,教育部是不容置喙的,只有靠邊站。
一個美國小孩如果要上學,可以選擇上公立學校或私立學校,公立的中、小學可以提供10年免費義務教育(一般是6歲到16歲),私立則需付費。如果這個小孩是移民,可以上雙語學校,或者校方會提供ESL(英語為第二語言)課程。美國的私立教育發達,就大學來說
Davis Guggenheim。留意到他是因為他給Obama 2012競選拍攝的宣傳性紀錄片,以及他的姓氏。
這個人的片子敘事結構很有特點,條理是清晰的,但也總會有一種激情貫穿,欲揚先抑做的非常好,看完之后總是覺得不僅是在看一篇論文,但同時也是在聽一個充滿激情的演講(沒有說是戰斗檄文,因為我還沒看到他太過于有針對性和帶有攻擊性觀點的片子)。
為了能弄清楚他到底是怎么去講一件事情的,所以在被片子結尾感動到熱淚盈眶的時候,我又重新播放了一遍,并且把片子里所有的能記錄下來的敘事點和分析點都記錄下來,按照文章結構形式整理出來,以便學習他講故事的方式。可能會有錯漏或偏差,可以留言指正之。
Education Narration (daily life of families and normal thinking of kids)
? Statement Narration:
o Kid’s response to math question (Narrative)
o School day morning (Narrative)
o Choice between public school and private school (Narrative)
o Lottery for a school(Narrative)
《華蓋集》的題記里道,“我幼時雖曾夢想飛空,但至今還在地上……”。
生活之殤,大抵如此,
舉世之間,大抵也是相通的吧。
“只有當我們的自由掌握在人民自己的手中,掌握在受過一定程度教育人民手中,才會安全可靠。”
——杰斐遜
最近網上看了一條新聞,美國人自己調查,有63%的美國民眾不知道美國在哪,卻同意向三胖子開戰。)作為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不禁對自由主義“燈塔”國的“小粉紅”的智商擔心起來。當年美國國父之一、第三屆總統,建立了(建國后)美帝第一所大學的Thomas Jefferson他老人家說:“我們的國家只有掌握在受過教育的人民手里,才安全可靠。”知識分子分兩派,“人民萬歲派”不說
等待超人:我覺得我什么都做不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8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