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家明
如果不把譚家明與“即便是失敗作仍比很多人的成功作燦爛”聯系一處,相信看他的片子每個人也都輕松自如——就像對待多數不乏娛樂效果的港片一樣,可一旦和新浪潮之類詞語脫離不開關系,人們就喜歡挖掘些與眾不同的地方,或者開始以大師大家之類詞語來對待于他。
時間過去了一二十年,新浪潮沒有后浪,新電影成了憑吊,譚家明卻活過來了,不過面對2006年的《父子》,有人把驚喜不多表訴為勸譚家明回去教書。在這樣的關口上,還是選擇回顧下他的前作。或許我通過盜版VCD確實看過很多的港片,不過以我十來歲的年紀真說記得譚家明這樣一個名字,那一定是謊言。
《最后勝利》,1987年,離現在恰好二十年。二十年改變了什么,譚家明的重新出山?這遠不是最讓一個影迷關注的話題。這部片子現在看來根本就是異數,無以復制,同時也可以作為港片消失的優秀品質以及美好記憶的重現。
還有什么名字比導演譚家明更有玩味,或者說更值得嘮叨呢,且一一說來。
王家衛
《最后勝利》首推的人物是編劇王家衛,編劇只掛他一人也是譚家明等人要推他上位的一個體現

小弟給咪咪穿上粉色平底鞋,月光剛剛好,他看她的眼神是幸福的,問她有沒有零錢,相視而笑,然后看著車離開。咪咪在監獄跟大哥說喜歡那個給自己穿鞋的男人,“男人怎么能給女人穿鞋呢”,他們都說這句“你不理解那種情況的”咪咪在開心的笑。咪咪喜歡上了他,情不自禁地要跟著他吃飯要訂外賣上廁所也跟著,好聽的音樂要讓他聽。咪咪唱深愛著你,他在錄音告訴她,他們的關系不能更近。咪咪要去洗澡,想讓他陪,他說我已經睡了,“那你就當我把你吵醒了”,洗澡的水聲在流,咪咪說'我要告訴你一件重要的事,這件事和你有關,和我也有關。’ “我發現我愛你,我知道其實你也愛我”,出來發現小弟不在了,小弟在大嫂打麻將的雜貨店喝了一地啤酒。
這些鏡頭是讓我感受到,喜歡一個沒辦法控制,你會情不自禁想跟他或她講話,想要跟他或她的生活多一點交集。想跟他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自己的生活。
這種感受讓我對目前生活中看到那個纏著師兄的妹子多了一點感同身受,或許就是喜歡上了,就是有好感了,從那天晚上他給她穿上鞋的時候,也可能是在晚上一塊回去的路上

譚家明—最后的勝利—1987—2010-12-25
編劇 王家衛
王家衛的心思比女人還要細,這個家伙也真是的,商業片的一套,我想他肯定全懂的,就是他媽的不拍商業片,就沖著這樣的牛叉勁,該給墨鏡鼓鼓掌,譚老師不愧為墨鏡的老師,只能說墨鏡在譚家明那里把該學的一切全都給學會了,構圖啊,打光啊,影調啊,情緒啊,MTV啊,手持啊。就是有一點,偏不好好講故事,一部《王家卡門》已經證明他是會講的,只不過不屑罷了。
看完這個片子之后,還想起了譚的另外一個片子《殺手蝴蝶夢》,都把愛情和友情放在了一起。對于一個幾千年來一直把關公千里護嫂奉為美談的民族來說,愛情沒有兄弟重,萬事孝為先。個體總是遮蔽于群體之中,王家衛比較特別,他總是喜歡講個體故事,講愛情故事,絮絮叨叨,沒完沒了,像一場怎么也談不完,怎么也談不下來的戀愛,怪不得他最愛村上春樹。戀愛中的大膽與羞澀,甜蜜與痛苦。非常私密的經驗,都能夠大大方方的放在熒幕上。
也許這就是譚家明和王家衛吧,玩情調絕對一流,分分鐘講到你的心坎上,那種愛而不能的憂愁
我喜歡譚家明導演的《最后勝利》,不過這已是21年前的模糊印象。電影當年不算賣座,后來也沒見過有影碟,所以無論當時還是現在,此片的粉絲都不多。后來我出來社會工作,上司是個業餘的獨立電影導演,談起最喜歡的華語電影,我說了《最后勝利》,他頓時流露出英雄所見略同的敬佩反應。
很多年來我都在找《最后勝利》的影碟,年前好像在百老匯電影中心見過有外國版,不過叫價超貴。早陣子約了友人們在灣仔晚飯,時間尚早去了附近的電腦城,那兒有家專賣內地進口影視產品的水貨店,除了賣內地貨,還賣日版的DVD
劇情可以當欣賞,但臺詞太霸道了,王家衛的編劇,貌似譚家明的電影都很爛尾。徐克驚艷的開場演出,演得很好嘛,當導演可惜鳥,玩笑,當導演大過天,尤其是當有成就的大碗導演。開心少女組時期的李麗珍就是純,還有溫碧霞,當時都有很前衛的演出,可見很有進取心,這樣的演員竟然到九十年代被遺忘,淪落到三級演出,才能現在被人經常提及。第一男主角是曾志偉撒,還有李翰祥大導演的女兒--李殿朗。

迅雷里安放近2年,終于有時間看這部片子,因為男主角是曾志偉的關系,一直視其為雞肋。
電影敘事如果能保持前半段的精彩就好了,可惜后半段太弱了,好像港片大多局部大于整體
財哥追債無疾而終、李殿朗扮演的大嫂最后竟然瘋了也沒解釋,大哥殺弟弟原因竟然是在道上混被戴綠帽子不報仇沒臉面,但是很奇怪的邏輯在于她們又不是真的大嫂。
如果是槍火里的大哥,手下兄弟無數,要面子也說的過去,關鍵你這大哥連個馬仔都沒有,追債的財哥也諷刺其虛有其表是個草包。
而且結婚的肯定不是咪咪,畢竟有年齡差

“最后勝利”黑幫浪漫演義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7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