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27 15:23
首映:1962-11-18
年代:1962
時長:88 分鐘
語言:日語
評分:7.8
觀看數:87452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我兩歲”他57歲,我26歲
應該也是小學時候看到吧
片子應該是給我很深的感受,因為至今記得自己坐在電影院里的感覺
奶奶看著電視,看到有人交通事故吧,死去了,奶奶說,日本人就是太多了,好像是下午還是什么時候,奶奶就安靜的趴在桌子上仙逝了。
其實記得的就是兩歲的我的眼睛在看這個世界
非常非常想看的片子啊!
自己還沒有孩子,所以對于電影里精巧的插入各種育兒知識和心得并沒有很在意
倒是覺得有兩個橋段很有趣…
第一個是媽媽對爸爸說:看,孩子睡姿和你一模一樣……
這是一個很生活化的場景,無數次聽到身邊人描述孩子和父親的相像,繪聲繪色……提和母親像的少一些
生物的本能就是延續族群,繁衍后代……不過肉是雌性身上掉下來的,她們有保護幼崽的天性…而雄性,后代對于他們更像一種挑戰而不是延續…就像朝代更迭…等幼崽稍大,就趕出領地以絕后患
人類父母需要撫養孩子很久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是小學吧?在市建電影院看的。內容已經記不清了。現在想來大概是敘事方式比較特殊。倒是跟著的另一場電影有些印象《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20年前回到小城,市建電影院已經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洗浴中心。
父母也是第一次為人父母
不懂你為何哭
不懂你為何笑
可卻仍為你的哭而擔憂
餓了嗎?
生病了嗎?
想便便嗎?
“其實我只是不想睡覺
想要你們陪我玩
你們也不要睡覺好不好?
陪我玩游戲吧!
原來爸爸也是個幼稚鬼
撐著雨傘走在雨中的爸爸
背影看起來真可憐
這樣是打不過
那個叫“老板”的大壞蛋的”
……
為你的笑而快樂
是因為看見媽媽而笑了嗎?
是吧!
一定是吧!
“這個女人就是我的媽媽呀!
她真漂亮
不過不能因為你漂亮
就這么曲解我的意思呀”
……
你從哪里來呢?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xNjE0MDc3Ng==&mid=406163433&idx=1&sn=b23b7063c7544970bcb8fe673b313768#rd
電影開篇用的是米勒的作品-——第一步,這幅畫用得真好,看著這畫,腦海里就會浮現出我的寶貝女兒剛開始蹣跚學步的情形,看到前面的爸爸,她滿臉都是燦爛的笑,手努力向前揮舞著,小嘴巴喊著語音不清的爸爸,爸爸,不顧一切釀釀蹌蹌的倒到我懷里,真是可愛至極,和這畫描繪的一模一樣,只有當了父母后才能體會到這幅畫的妙,用在這部電影的開頭,也真是大導演的精妙。
春節其間,看到快兩歲的小侄女,讓我不禁想起了這部電影。2歲的孩子都在想什么呢?
好像是沒上學的時候父母帶著看的,劇情記得不太清楚了,腦子里面只有幾個畫面還依稀存在。幫豆瓣補充點兒劇情說明吧。
主人公太郎,剛剛兩歲,是父母唯一的孩子。他在給父母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麻煩。
太郎的父母應該屬于日本普通的工薪階層,收入不高,但對孩子照顧還是很盡心盡力的。然而孩子是無知的,他喜怒無常,稍有不如意便啼哭,不知何時又要闖出禍來,給父母帶來了不少憂慮和煩惱。
記得這樣幾個情節:
1. 小太郎從父母釘好防護蘭的小床上爬到窗口,差點兒掉到樓下;
2. 請奶奶來看管小太郎,奶奶特別嘮叨,說日本人太多了,說著說著自己就掛了,給日本人口問題做貢獻了;
3. 小太郎出牛痘了去醫院,大夫說沒關系,還讓多和其他孩子接觸,結果旁邊的家長就抱著自己的孩子往太郎身上撲;
4. 太郎夜里不睡,他爸就陪著玩。玩一個小游戲:幾個積木拼成一個小丑,拿小木槌敲積木,敲掉中間的積木,但小丑不倒。開始太郎爸又困又乏,沒有精神
“我兩歲”他57歲,我26歲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0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