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這名導演很久了,第一次看蒙吉的電影,政治隱喻很強,歐盟政策的頑疾,羅馬尼亞社會的虐根性(移民,種族,宗教,階級,務工幾方面交錯),核磁共振只能在幽閉環境下找到癥狀,無法根治,村民怎么爭吵不休,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最后10min,看得有點不太明白,導演的最后的隱喻,我只能看懂,男主拿著獵槍想要嚇走熊,可最終熊根本不怕,甚至更多,預示著熊就是本地人,在這里繁衍幾千年,男主反而是外來者,闖入林地,就如同男人在德國務工,他在德國也是被歧視,被排外的族群!但女主為什么要哭,有些莫名

看完核磁共振有很多懵的地方,找到去年戛納記者招待會看了看,記錄一下。(好吧我承認我其實那種還蠻喜歡閱讀理解的人,雖然時常會落入價值升華和結構解析的窠臼,但在知識不足感知力跟著不足的時候,確實很需要解析答案)
導演提到,這個故事并不是只是關于羅馬尼亞或是關于特蘭西瓦尼亞多的,其實是關于一個匯有來自不同地區信仰不同宗教的人的這么一個地方,而故事需要發生地點。故事本身的靈感來自一個法國鄉村,但是并沒有在那拍攝,而是尋找了許多其他地方

#關於種族歧視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歧視,然後形成一條歧視鏈。
羅馬尼亞,一東歐國家。
在西方眼裡,是東方國家。
在亞洲人眼裡,又是西方國家。
羅馬尼亞人在西方打工,有被歧視。
亞洲人在羅馬尼亞打工,又被歧視。
#窮山惡水出刁民
窮兇極惡,能敲詐就敲詐,不能敲詐就明搶,不能明搶就毀滅,大家都不要得到好處。
羅馬尼亞一個村裡麵包廠,折射出整個,東歐社會生態。
&村裡麵包廠缺工人,貼了幾天招聘通告:
好吃懶做的本地村民,沒有一個人願意去應聘。
於是工廠,只好招聘了3個亞洲人

2022年,觀《核磁共振》有感(主要聊聊結尾)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2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