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森,是形式主義者,還是民族畫卷的繪制者?也許更應該稱他為一位“后現代導演”。
所謂形式主義,也即意味的一種簡潔,僅當簡潔成為一種表征元素,電影看著才像“形式主義”的。在這種意義上,布列松以及小津安二郎都是十足的形式主義者。簡潔影像的構筑,不僅得力于一種“斷然無所牽掛”的剪輯方式,對于影像本身也要求頗多:稀釋影像的創造(特寫、淺景深、干凈的畫面等)。這兩點我們均可在現代電影最偉大的形式主義者——即布列松和小津——中看到,而所謂詩性的長鏡頭是與之格格不入的。正是在上述這兩點上,莫森可以稱上為一位形式主義者。
莫森的剪輯方式極其原始,給人一種笨拙的童稚感。我們可以將之與20年代的蘇聯蒙太奇學派聯系起來。一種再創造的革新力量。在莫森看來,簡單地把蒙太奇看作兩個畫面的拼接未免是陷入經驗主義的窠臼;既然兩個獨立的畫面未曾表征時間與空間上的一體,而僅僅是因為觀眾的完型心理將兩者連綴于一體,那么它就可以被打破。
所以,我們看到在《魔毯》這部電影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

《魔毯》1996佳片有約,莫森的創造力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4547.html